7年,3万多张照片,记录了一个普通乡村的蝶变历程:从贫困到富裕、由落后到文明,有当地群众为摆脱贫困的雄心壮志,也有气象驻村干部为乡村振兴的殚精竭虑……一个真实立体而又鲜活的南疆乡村似乎在诉说:中国在变,中国农村也在变。
镜头前后打开你我
2016年2月24日,在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尤勒其村委会,孩子们伸出皲裂的小手,眼神犹疑地接过气象驻村干部递上的糖果,迅速跑到角落,迫不及待地剥开糖纸。
这一天,是我驻村的首日;这一幕,也成为这本乡村变迁图册的首帧。
全村322户1026人,当年在册贫困户为111户386人。这里,不仅属于国家“三区三洲”贫困地区的贫困村,还因村两委班子软、队伍弱、人心散,被当地乡政府确定为软弱涣散村。而我们的工作是要在这一年里完成两顶“摘帽”任务。
次日,我便走访入户、了解民情。一部单反相机,成了我的随身标配。
第一次有些紧张地对着一位女性举起相机,我以为她会厉声呵斥,没想到她竟害羞地笑了,还和乡亲们围观我拍的照片。
《新疆的饮食名片——馕》《伽师瓜——舌尖上的新疆味道》,我的报道陆续在《中国气象报》《气象知识》刊载,配图是村里打馕小哥和伽师瓜种植能手。所有“出镜”的乡亲都收到了样刊,七嘴八舌地说,想不到天天跟泥土打交道也能登报!打馕小哥把刊物作为镇店之宝,摆在最显著的位置。
乡亲们渐渐习惯被闪光灯曝光、现身各种媒体平台,他们开始用“木合比尔”(维吾尔语,意为“记者”)称呼我。女人们老远就喊我给孩子照相,主动施贴面礼;老人热情地拽我坐到炕上,捧出一把刚敲开的核桃仁;男人则切开伽师瓜,递上最好的一牙儿。
乡亲们没见过数码相机,更没见过相片。休假回到乌鲁木齐,我精选冲洗了1000多张照片,回村后发给照片的主人。乡亲们一边打量一边摩挲,不停地说:“热合麦提!(维吾尔语,意为“谢谢”)”
2017年3月1日驻村结束,我离开了那里。仅仅一年后,数字化浪潮便拍打到这个村子。
某天,微信里突然跳出问候:“你好!”随后发来图片:土特产电商的平台和门脸、穿着老爹鞋七分裤的女孩子……喀斯木•依改木大哥是我在“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中的结对亲戚,他不仅有了数码手机,还学会拍图片、玩微信,甚至能用汉字写到:“世界很大,我们想你!”
“最后一名”的阿吉怎样了
阿吉•肉则曾经是村里最后一名贫困户。大家都说,他脱贫了,就代表全村都脱贫了。
2017年初,在村民大会讨论最后一批脱贫人选时,阿吉第一个举手:“我不是贫困户!”作为阿吉“一对一”扶贫帮扶人,驻村干部张太西投去了赞许的目光。
主动要求取消贫困补贴?很多人说:“阿吉是不是头脑发热啦?”
我的相册给出了答案:张太西自掏腰包购买鸡苗和精饲料,手把手教会阿吉喂养家禽;购买紫花苜蓿籽,让阿吉开垦耕地旁的“撂荒地”扩大种植规模;带着阿吉干农活,一起发展庭院经济;棉花地遭水淹、安居房如何建,阿吉的难题他逐一破解;每次休假带来的衣物、食品、玩具等礼物,总能让孩子们眼前一亮。
张太西,就这样拔去了最后一个贫困钉子户,也摘掉了村子那两顶沉甸甸的“帽子”。
2020年3月19日,我随同自治区气象局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工作组再次来到村里,专程走进阿吉的家。
土坯房、土炕、土棚圈、土围墙踪影全无,取而代之的是崭新的抗震富民安居房。庭院整治、改厕、改厨等民生项目,更让家庭面貌焕然一新。吃饭有桌、睡觉有床、待客有沙发,阿吉过上了跟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娃娃们分别进了全额免费的学校、幼儿园;气象驻村干部帮着阿吉申报了棚圈、拱棚、扶贫羊、伽师瓜和甜菜种植等项目。夫妻俩走上出了一条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小康路。
阿吉觉得现在天天吃拌面的日子远远不够,还想好好学门技术,要让全村人一提起自己的名字就竖起大拇指。土味示范园的“华丽变身”2019年七夕节,李战超看到小伙伴们晒恩爱、晒车、晒花,照了照镜子默默感叹:又晒黑了……
这张照片在朋友圈一发布,立刻收获不少点赞,不少人心疼留言:“黑超,悠着点!”
眼瞅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现代农牧业示范园里的伽师瓜进入生长关键期,天刚亮,李战超就带着十几个老乡给瓜苗打尖。瓜地要浇水了,要尽快跟供水站协调;瓜快上市了,得去附近物流交易中心看看行情。
示范园始建于2018年,作为园区负责人的李战超来自新疆兴农网(新疆农业气象台),他用“黑”换来园区小麦亩产高于全乡均产16%,新品种伽师瓜开启订单模式。为了让乡亲们掌握农业种植管理技能,让腰包鼓起来、生活甜起来,他情愿炼得更黑。
3年后,“扶贫园”悄然变身为“振兴园”。
2022年3月28日,我再次来到村里,远远便看到160个大拱棚在现代农牧业示范园拔地而起。承包户亚森•买买提高兴地说,现在的日子就像熟透的小番茄一样甜。气象科技让乡村振兴更有力量,驻村工作队利用南疆光热资源禀赋,引导乡亲们发展日光温室产业,每个大棚年均创收五千元到一万元,蔬菜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
……
从2016年到2022年,这本相册不断丰满,我给它起了个名字——《不说再见的告别》。相信未来,这本相册的内容也将持续更新。
(作者:李冬梅 责任编辑:颜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