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报道>2023专题>最美台站>新疆>塔什库尔干>要闻
塔县气象局:气象人守望帕米尔高原蓝天白云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3年09月05日09:44

  塔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在帕米尔高原东南部,总面积2.5万平方公里,距离乌鲁木齐1756公里,距喀什市2902公里,塔县境内雪峰连绵,沟壑纵横,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具有一县邻三国、两口通两亚、两路连东西的独特区位优势。总人口4.1万,有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维吾尔族、汉族、回族等14个民族,2个镇、11个乡构成。属高原寒带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3.7℃,极端最高气温32.5℃(1997年7月17),极端最低气温-39.1℃(1992年2月11日)。年平均降水量79.3毫米,蒸发量2262.2毫米,日照2927.1小时,无霜期128天。以畜牧业为主,当地当巴什大尾羊和牦牛全国有名,农产品有小麦、大米、青稞、豌豆、油菜、玉米等。

塔县历史沿革

1956年成立塔什库尔干县国家基本发报站,1957年正式收集气象资料,1966年停止发报,变更为国家基本气象站。1990年开始使用自动仪器观测,1998年变更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气象局。2001年恢复发报,2004年迁到现址(经度:75°13′47″、纬度:37°46′31″)。2004年台站升级为塔什库尔干国家基准气候站,台站艰苦类别属于国家一类,是祖国最西端、全疆海拔最高的有人值守站。

以行动书写忠诚,用奉献诠释担当

塔县高原边境气象站现有汉族、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藏族四个民族13名职工,其中有8名党员。各族干部职工在工作上默契配合,生活上互相关照,有困难大家共同分担,有快乐共同分享。单位各族干部延续着“一个孩子四个妈妈”“帕米尔高原美丽雪莲”的故事,传承着“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标准更高”的高原气象工作者精神,克服高原缺氧不适反应,不顾强烈紫外线照射,忘记冬日低温严寒,观云测天,把脉会诊,用科技手段,不断解决高原气象设备极端低温运行问题,天气多变气象服务遇到的各类瓶颈问题,为“一带一路”中巴经济走廊、冰川草原生态保护、“星空之城”旅游、农牧业发展提供及时优质气象服务,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高原气象工作者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国防建设、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担当,把对党的忠诚镌刻进实干担当,书写在信仰的旗帜上,让党旗在基层阵地高高飘扬。

搭建高原监测站网,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从塔县到卡拉苏口岸、红其拉甫口岸,山高路远,空气稀薄,为两口岸商贸物流打通一条“气象路”,形成与国家战略要求相一致,与区域发展相适应的气象服务保障体系,做好“一带一路”国内段气象服务保障,塔县气象工作者需经常人挑肩扛畜帮忙,骑着骆驼,穿越坡度60度的“绝望坡”和两条水流湍急的冰河去建站或维护气象仪器,为“一带一路”气象服务保障提供数据支撑,并在口岸物流港架设起电子显示屏,周而复始提供各类气象预报预警信息,为物流港货车司机提供气象服务保障,确保货运物流安全。另外,塔县气象局还为新疆首个高原民航机场提供航运气象保障服务。

强化部门团结协作,提升旅游气象服务

塔县旅游资源丰富,有着“新疆星空之城”气候宜游地、“中国国际高原风情旅游目的地”称号和中国红色旅游边哨文化体验地的称号,到塔县旅游可以看到一年四季的景色,同时在旅游途中,因地形的影响,也能遇到山洪、暴雨、雪、冰雹等复杂多变的天气,塔县气象局与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团结协作,共同为做好旅游气象保障服务,塔县气象工作者在各个旅游景区架设区域气象监测站和滚动服务电子显示屏,为游客提供旅游气象服务,为游客的安全出行提供气象服务保障。

开发云水资源,修复生态环境

塔县海拔高、云层低,人工增雨的潜力很大,作为云水工程“开源”的重要一环,塔县气象局建立空地一体化人工影响天气立体监测能力。通过“人工影响天气水塔”增水工程,在山区及浅山区布设以碘化银焰炉(34套)为主、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车为辅的增水作业体系,实施“靶向”作业,常态化开展山区人工增雨,大幅度提升空中云水资源的开发能力,站高原生态持续改善、提升水资源涵养能力、水土保持、植被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山区“固体”水库增加储水量、农牧区灌溉、生态修复等方面发挥作用和效益,从而为塔县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苏杰西)



图解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