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三沙镇,是著名的闽东渔场三沙渔港的所在地,海洋捕捞是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这里海产资源丰富,离港不远的官井洋是大黄鱼的繁殖海域。70年代末以前,每年春冬季节都有大批的南北沿海省份的渔民来此捕捞生产。在这里,三沙气象台(三沙国家基本气象站)承担着海上渔业生产气象保障任务。
三沙气象台始建于1957年,当时全称为福建省三沙海洋水文气象台,办公地点设在三沙渔场指挥部。1958年1月,在三沙镇南炮岗建成福建省三沙气象台,设预报组、报务组、填图组、海洋组;1959年1月在三沙镇岗头顶(小山头)建设地面观测站,成立地面观测组,开始地面观测及小球探风业务;1962年8月更名为三沙海洋气象台;1968年9月受台风灾害影响后,停止地面观测业务;1970年5月更名为霞浦县专业气象台;2008年1月1日建成国家气象站,并正式开始地面气象观测;2012年起,与霞浦县气象局进行整合,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局台合一管理。
三沙气象台与当地群众联系密切,在渔业生产时期和台风来临时,当地相关部门领导和群众,都会来了解天气情况。
海上风情预报是渔业生产的重要参考。渔业生产指挥部门要根据海上风情预报安排和指挥渔船何时出海、何时进港避风。在台风季节,渔业生产指挥部门更是需要及时了解台风路径、台风风力、台风登陆点的预报,最大限度减少或避免台风带来的损失。
三沙气象台的预报结论除了在当地广播站播报之外,还每天两次由专人送往当地政府、渔业大队、渔业生产指挥部门、海上运输单位。
为了让海上渔民随时了解海上风情预报,三沙气象台还曾经在三沙镇狮球山顶建设了一个风情信号台,白天挂风情信号标志,夜间挂风情信号灯。后来由于维持经费问题,风情信号台在80年代末取消。
除了服务渔业生产,三沙气象台也为当地农业、海上养殖业提供气象保障服务。
(责任编辑:栾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