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报道>2023专题>最美台站>湖南>岳阳>要闻
千里洞庭观风浪 百年老站话沧桑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3年05月08日14:11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千百年来,洞庭湖以它的浩荡大气,引无数文人墨客为之惊艳。从屈原《楚辞》的千古绝唱,到李杜放歌洞庭的旷世名篇,再到范仲淹震古烁今的《岳阳楼记》,一湖洞庭水,不仅滋润了辽阔的洞庭湖平原,更哺育了湘楚大地上的人们。

洞庭湖的美丽,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更是在一百多年里让从事气象观测工作的几代人,在洞庭湖西畔为之默默守候。

与名扬海外的岳阳楼相邻的,就是岳阳国家基本气象站——全国唯一一个建在大型水体附近,且观测资料时间跨度过百年的滨湖气象观测站。

百年老站,守望洞庭

气象站的前身是英国人于1909年在岳阳城陵矶岳州海关内设立的测候所,观测要素主要为洞庭湖附近的温度、降水量等基本气象资料。该所一直由英国人管理维护,直至抗日战争爆发,测候所的日常观测随之中断。迄今,测候所1909年至1938年间的气象资料仍被完整地保存在大英博物馆内。

1952年,新中国气象部门重新选址,在距原海关测候所7公里处建立岳阳观测站,观测工作才重新启动。从1952年至今,气象站忠于职守,记录着洞庭湖区的基础气候数据。

艰难岁月苦中作乐

1954年,因人手紧张,气象站工作人员常常上完小夜班后,次日清晨5点多又要起床准备7点放气球。不值班时,工作人员还要开展政治学习或下乡调查,搜集渔民、农民对天气预报的意见。尤其遇到干旱时节,大家到农村实地调查时,还要帮忙踩水车,一待就是一周。虽然生活清苦,物资匮乏,但大家精神面貌都很好,观测和预报工作都做得有声有色。

1954年,气候异常复杂。4月到8月上旬,岳阳暴雨频发,洪水汹涌,6月城陵矶水位创历史新高,该数据至今未被超越。接着遇到秋冬连旱。1954年12月26日至1955年1月12日,又出现连续18天的冰冻天气,洞庭湖上结起厚厚冰层,观测场上电线积冰最大直径达70多毫米。当时因冰冻厉害,四处打滑,若是按正常观测时间,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于是观测员集体上阵,分工合作。某一天早8点的观测,寒风肆虐,冻雨凌凌,大家把草绳绑在鞋底上,分工开始测雪深和电线积冰。曾幸龙在取电线积冰杆时,因地面太滑不小心摔了一跤,冰凌似钉,他顿时手掌鲜血直流。他一声不吭爬起来,抱着电线步履蹒跚地回到值班室,等发完8点的预报后,赶到医院检查,才发现不仅手受伤了,腿也骨折了。

那个年代,气象站里有一群像曾幸龙一样的人,发扬着不怕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

不辱使命,调查风灾

1983年4月23日,岳阳发生了死伤逾千人的龙卷风事件。当时因观测水平以及通信条件太差,无法判断事情起因和经过,一时人心惶惶。上级部门立即联系岳阳市气象局,要求将此事调查清楚。岳阳市气象局随即抽调有丰富经验的观测员与预报员组成调查小组,直赴120公里外的湘阴县受灾现场。到达灾情最为严重的安静公社时,只见成片房子不见,四处都是废墟残渣,倒塌大树都呈麻花状,人、畜死伤惨重。调查小组通过仔细分析、测量,初步判断这是一起龙卷风事件。但是因缺乏直接证据,“龙头”从哪开始,成为困惑调查小组的最大问题。通过不断走访和询问,终于得到线索,县里有人拍到了龙卷吸水时的照片。原来23日下午4点,县里一家照相馆在湘江边做活动,恰好拍到了当时龙卷风来临的画面,于是调查小组立即买下这张弥足珍贵的照片。判断结果出来的当天傍晚,湘阴县委要求调查小组连夜拿出方案,宣传科学,破除迷信。大家立即着手找资料排版,力争做到通俗易懂。经过通宵的挑灯奋战,终于在次日中午印发了10万份宣传资料送至各乡镇,及时安抚了民心,社会各界对此评价很高,湘阴县委当即表态岳阳市气象局立了大功。

随后,调查小组沿龙卷风经过的路径,跋山涉水走过三个县市,一路仔细测量、拍照。每到一处,都仔细询问目击者当时的情形,力求还原出龙卷风发生时的状况。最后到达平江县时,因为调查任务极其繁重,路途遥远,调查小组成员几乎都病了,但大家并没有被病痛打倒,继续前行。终于在5月3日,大家在平江县天井山上发现了大量物品,其中就有“湘阴县安静公社贺”字样的筛子。但是龙卷在湘江吸入的水,到底去哪里呢?大家继续寻找,傍晚时分终于在天井山附近找到一大片被黄泥水覆盖过的橘园,最终确定“龙尾”的地点。

经过10天的辛苦努力,调查小组提交了一份完整的报告,圆满完成了此次任务。这份调查报告最后由湖南省气象局领导审阅并定稿。这也是当时全省第一次全面的龙卷风资料,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

克服冰灾,适应发展

2008年年初,一场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席卷南方,岳阳也难以幸免。从当年1月13日开始,岳阳遭受自1954年来最为严重的冰冻灾害,电线积冰最大直径达25毫米。持久的冰冻灾害使岳阳电网大面积停电,气象站的供电也出现问题,只能启用备用发电机。恶劣的天气使道路全线结冰,车辆打滑,加上附近加油站汽油供应紧张,为了给发电机加油,气象站工作人员不得不连夜步行至加油站排队买油。

当时因岳阳楼景区扩建工程的需要,气象站值班室与生活区建在观测场下方城墙内,这场冰灾让人感觉异常阴冷难受。在这种情况下,工作人员仍然鼓足干劲,坚守在冰天雪地中的观测业务一线,严密监视天气变化,记录好每一个气象数据,确保每一份气象报告及时发出。

也正因这次冰灾,气象站积极结合社会需求,从2010年1月起增加电缆结冰观测。冬季出现冰雪天气时,观测员用游标卡尺测量电缆的结冰厚度,并将测量数据及时向湖南省气象局报告。观测数据一旦超过阈值,省气象局就会发布相关的预报预警,提醒相关部门注意电缆结冰现象,及时应对。

正是由于这样出色的成绩,气象站先后涌现出一批全国质量优秀测报员、全国气象系统先进工作者、湖南省技术能手、省十佳气象业务能手、省优秀业务骨干,并于2014年荣获“湖南省工人先锋号”称号。

另外,作为气象科普宣传的窗口,在每年的世界气象日、全国防灾减灾日,气象站都会举办开放参观活动,让人们通过直观、生动的方式,学习气象知识,增强防灾减灾意识。目前,气象站正与雷达站、气象台联合申报岳阳气象科普基地。

静守洞庭的百年老站,正日益焕发出新的风采。

(湖南省气象局供稿 责任编辑:栾菲)



图解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