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秋分时节,在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溪口镇枫元村万亩制种基地,处于齐穗期的水稻长势喜人,秋风吹过,稻穗随风摇曳,满眼都是金黄色。
“今年的空秕率一定很低,再过半个月就能收获了。”50岁出头的胡长春站在田边说。有着30多年制种经验的他,是建宁县合盛种子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管理着上千名农户,制种面积达两万多亩。他组织生产的种子每年除了行销国内以外,还销往越南、巴基斯坦、印尼以及非洲地区。
“全国每十粒杂交水稻种子,就有一粒来自建宁。”这是胡长春的骄傲,也是所有建宁人的骄傲。
建宁县地处武夷山脉中段,具有天然的隔离条件与显著的生态优势,是杂交水稻制种的沃土。经过40多年努力,建宁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2022年制种面积15.5万亩,产量达3550万公斤,直接经济产值达6.09亿元。当地摸索出“企业+经纪人+基地+农户”生产模式,实现种业产业化发展,像胡长春这样的制种经纪人有153名,还有几十个制种专业合作社,为农户提供种植亲本和技术服务。
优质的水稻种子如何高产?胡长春说,秧苗生长过程中对天气时机的把握尤为关键。以5月底种下的中季稻为例,杂交水稻需异花授粉,当母本和父本都在开花时,每天10时至11时30分左右,需要用绳子把父本上的花粉扬起来“赶”向母本。授粉花期一般在10天左右,而过程中一旦有雨,就会影响产量。
从前,像胡长春这样的专业制种经纪人想知道种子授粉时的天气,只能看当地天气预报节目,再结合自己的经验判断。从2020年开始,建宁县气象局定期提供各类水稻制种气象服务产品,其中就有授粉专题气象服务。
建宁县气象局副局长林伟刚说:“专题服务材料给出未来3天全县9个乡镇宜授粉时段的具体天气、降水、温度和相对湿度精细预报,方便农户选择合适时机‘赶’粉。”
水稻生长关键期恰逢汛期,狂风暴雨很容易让农户的辛苦付之东流。“今年早制稻成熟时刚好遇上7月底台风‘杜苏芮’登陆福建,县气象局及时发布预警,农业农村部门果断决策,通知农户们在台风来临前4天至5天收割,基本没有影响今年早制稻产量。”建宁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余添发说。
今年,建宁县气象局还成立全省首个水稻制种气象服务站,增强与制种农户互动交流。推出“一句话”服务产品,即在关键农事节点、灾害性天气来临前后,简明扼要地向400多名制种大户作出提示,得到了农业部门、水稻制作经纪人、生产合作社及各农产品种植大户等用户的好评。
科技创新是种业振兴的关键,也是种业气象服务的重点。余添发表示,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区划结果,制种企业对两系、三系水稻制种布局进行扩面增量,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今年,建宁县气象局还与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管理委员会加强合作,在水稻制种主要产区和试验田边建成22个农田小气候站,开创性开展建宁水稻制种农业气象观测,协同开展科学试验,在水稻制种气象灾害风险区划、服务技术指标等方面展开研究,推动种业振兴行动落地见效。
(作者:李冬梅 郑彬 黄华毅 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