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报道>2023专题>最美台站>新闻动态>要闻
一湖洞庭水 百年风雨路——岳阳气象部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3年06月14日10:31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五月的洞庭湖,如诗词里写的一般波澜壮阔。一江碧水旁,矗立着千年名楼岳阳楼,再往前数百米,还有一座砖石建筑,这正是岳阳国家基本气象站,也是全国唯一建在大型水体附近且观测资料时间跨越百年的气象观测站。依托于此,岳阳气象部门开展了各类气象服务保障,守护巴陵安澜。

岳阳国家基本气象站 图/汪文理

“水情是岳阳最大的市情”

“岳阳临长江、滨洞庭湖,水情是我们当地最大的市情。”岳阳市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曹向林介绍。滨江临湖的岳阳,历来就是全省乃至全国防汛抗灾主战场。岳阳气象部门在暴雨、洪涝、大风等“天灾”之下,践行着“准确、及时、创新、奉献”的气象精神,切实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岳阳市水旱灾害防御事务中心主任曹伟东对气象工作有一个生动的比喻,他说,“气象预报非常重要,是水利防汛抗旱减灾工作的‘千里眼’‘顺风耳’。”岳阳市气象局大力促进部门间信息共享、预报会商、应急联动常态化,气象保障农业生产、防汛抗旱、水陆空铁交通、地质灾害防御、森林防灭火、生态环境保护优化等各项工作不断深化。

“气象部门建设了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实现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第一时间权威发布。”岳阳市应急管理局防汛办相关责任人陈浩说。每逢天气过程,岳阳气象部门24小时在岗,第一时间预报预警,主动及时开展服务,为地方党委政府指挥决策夺取防汛抗旱全面胜利提供了坚实的气象保障。2022年,岳阳出现15次强天气过程,气象部门提供的“631预报预警叫应”模式(即提前6小时预报、3小时预警、1小时电话叫应)被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常态化列入防汛预警工作机制。同年6月4日,市长李挚点名表扬气象部门“及时把天气预报发给了各级领导,把预警信息发给了群众,预报准确”。

临水城市也缺水。在2022年旱情来袭之时,岳阳气象部门提前预测出干旱发生风险大,并准确预测了主汛期雨季结束时间。当年7月至2023年初发生的高温、干旱均打破1961年以来历史极值,市县两级气象部门共组织实施人工增雨作业462次,累计影响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增水量约1亿立方米。

气象局工作人员对长江干线岳阳段监利海事服务船上的气象站进行现场标效 图/李泽磊

气象观测站成航运“守护者”

近年来,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长江黄金水道水上交通安全受到大风、大雾、洪涝等极端气象水文灾害的严重影响。为确保航运交通安全,岳阳市气象局积极探索、主动作为,开辟了湖南省水上安全气象保障服务先河,有效减少了长江航道岳阳段和洞庭湖流域水上交通事故。

“通过辖区的船舶每天有四五百艘,在港内作业的船舶每天约两百艘,危险品作业量达到1000万吨。船舶航行作业受天气影响很大,雷暴、大风、大雾等都会影响船舶通航。” 岳阳海事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梁林介绍。聚焦保障交通物流安全,2016年以来,岳阳市气象局大力探索水上安全气象保障服务,选取气象灾害易引发水上交通事故的水域,布设气象多要素观测站,建设岳阳水上航运气象站网。2018年,岳阳市气象局联合岳阳海事局,签署了《气象灾害防御合作备忘录》,将海事部门执法人员纳入12379预警信息平台。2021年6月,长江航运气象服务联盟成立,建立了覆盖海事管理人员、港航企业、重点船舶及县乡渡船管理人员、渡船船员的气象安全预警数据库。通过该数据库,系统能第一时间转发气象预警信息和可能影响船舶航行安全的天气信息,并对重点船舶进行专门的短信、电话提醒。出现灾害性天气时,系统还会对辖区内船舶播放航运天气信息,助力适时采取禁限航、停止危险品作业等措施。梁林表示,“近几年,辖区内航运安全形势明显好转,没有发生因气象灾害导致的船舶事故。”

岳阳海事局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应用气象保障服务平台 图/李泽磊

守护一江碧水 服务生态文明建设

“快看!是江豚!”近日,不少群众在洞庭湖再次见到江豚,这也是当地生态向好的有力佐证。

时间回到2018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江岳阳段考察时,叮嘱岳阳做好长江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守护好一江碧水”。 也是在这一年, 岳阳国家基本气象站联合岳阳天气雷达站、洞庭湖生态气象站成功申报国家气候观象台。

曹向林告诉记者,岳阳气象部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通过卫星遥感对洞庭湖水体进行监测,同时加强温室气体观测、碳排放观测和辐射观测,有力提升了洞庭湖湿地生态气象监测和预报预警水平,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双碳”行动。

不止于此,岳阳气象部门充分发挥技术优势,积极参与岳阳市全国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在全省率先开展重大项目和工业园区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服务;通过洞庭湖生态气象站建设项目带动湖南省高分卫星遥感监测地面校验站建设落地岳阳;加强与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合作,联合开展洞庭湖湿地生态现状调查和需求分析,深入开展资料共享和技术合作;积极推进全域旅游美丽岳阳宣传,助力平江县政府、临湘市龙窖山风景区成功申报“中国天然氧吧”“湖南省夏季避暑旅游目的地”,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特色凸显,气象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

百年风雨兼程、岿然不动的气象老站,代代传承的气象精神,接续奋斗的气象工作者,正在岳阳书写着更多先忧后乐的气象故事。

(作者:曾彦彦 林城 胡灿明 责任编辑:栾菲)



图解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