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报道>2023专题>2023新春走基层>要闻
“无问西东”奔小康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3年01月27日11:49

辛苦了一年,盼钱包鼓鼓,盼家人团聚,老百姓的小小愿望,记挂在无数奔赴乡村振兴一线的驻村干部心头。日前,记者走进海南乡村一线,看气象部门驻村干部如何帮助村民实现愿望。

文昌市会文村:拓宽“致富路”

椰风和煦,阳光添喜。春节前夕,海南省文昌市会文镇会文村,在文山村连接梅生村的新道上,车水马龙,游子返乡,年货“回家”,年味浓浓。

“再也不用因为下雨而绕路上街了!”路上,记者偶遇春风满面的吴永椿伯爹,文山-梅生村道连通,如今,他可以直接从新路骑车上街,因为下雨道路泥泞不堪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新路的故事,要从今年的第一天说起。

1月1日,海南省气象局驻会文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赵学华,村党支部书记欧大胜聆听村民心声,早早谋划的文山-梅生道路连接工程破土动工,将文山主道与梅生村民小组道路就近连接,在原路基础上延长打通,形成完整的回路,工程在年关前结束。

这一改变,让返乡过年的路好走了,农产品也好进了,孩子上学、村民出行更快捷、更安全。

这是赵学华他们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拼出来的!

交通提速,致富路宽。赵学华驻村一年半来跟“路”较过的劲,远不止于此。

图为石壁河坝道路及彩化 赵学华 摄影

文山内部多条道路完成路肩碎石粉土回填、陈散洪外延路硬化;石壁河堤坝路3.02公里的硬化,1.5公里的彩化。尤其是2022年12月7日,全长约1.8公里的会文镇墟企业路二里至会文村委会道路扩宽,形成6米标准村道,实现自1998年硬化以来的首次全线安装路灯。

赵学华在“路”上花的心思实实在在,会文村村委会16个村民小组村民直接受益,近2000亩瓜菜基地运输更便捷,甚至带动周边凤会、白延两村部分村民一起踏上新的致富路。

会文镇党委副书记闫喜安的赞许溢于言表:“特别感谢省气象局和赵学华他们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硬核支持。”

东方市东新村:念好“产业经”

坐上环岛高铁,很快实现岛东到岛西的穿越,记者来到第二个目的地——东方市东河镇东新村。

东新村是一个纯黎族村庄,全村8个村民小组共有465户2165人。在村里的兴玖兰业兰花基地,花农难掩喜悦,将一盆盆兰花装车,它们将给新主人带去美好的新春祝福。

图为兴玖兰业兰花基地培育的兰花 符晓虹 摄影

“2021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4568元;2022年,达到20520元。”海南省气象局驻东新村第一书记何虹表示,随着特色产业相继“变现”,村民收入大幅上涨,幸福指数也越来越高。

一年半前,何虹主动请缨来到东新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在踏遍村民门槛、脚量千亩良田后,何虹思考,若以党建引领形成合力,集约东河镇各村资源,一定能做出“大文章”。

很快,她与周边3个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共同商议成立“抓党建 促振兴”联盟,并共同谋划成立跨村联建兰花种植公司。何虹介绍,2022年东新村给基地投入衔接资金183万,东新村有16位脱贫户参与基地管理、生产,建立连农带农富农机制。党建联盟带来实实在在的致富效益,很快,又有3个村加入该联盟,共同发展产业。

村民钱包鼓了的背后,除了“新产业”致富以外,还得益于“旧产业”被发扬光大。

东新村的黎陶手工艺制作在当地享有一定名气,且具备一定规模的固定消费群体。何虹朝着将黎陶非遗文化“做大做强”的目标努力,拓宽销售渠道增加订单,带队交流学习提高本领,开设周末陶艺培训班传承手艺……当下,何虹正与“抓党建 促振兴”联盟的7个村谋划进一步打通市场,加快推进黎陶的产业化、市场化进程。

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必须斩断穷根,阻止贫困代际传递。在海南省气象局的支持下,何虹推动成立的东新村“圆梦教育基金”,已升级为“抓党建 促振兴”联盟联建“圆梦教育基金”2.0版。各村整合资源获得更多捐款,并每年从4个村集体经济中各为教育基金注入1万元,保证基金的可持续。2022年,该基金共募得捐款16万余元,共计资助25名学生,发放助学金48900元。

“下一步,我们还要继续在建强村级党组织、培育壮大特色产业等方面努力,推动东新村早日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美好愿景。”何虹说。

(作者:袁迎蕾 符晓虹 叶滋旺 责任编辑:张明禄)



图解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