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报道>2022专题>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老区新貌
陕甘宁革命老区:气象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红色基因带动绿色发展 来源: 日期:2022年06月03日11:39

陕西延安:靶向发力精准服务苹果产业

延安是革命圣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艰苦奋斗了13个春秋,形成了伟大的延安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省延安市气象局不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聚焦当地苹果产业,精准服务,靶向发力,在延安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中彰显气象力量。

延安海拔800—1100米,土层深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十分适宜苹果生长。2021年,延安苹果种植面积超400万亩,产值300亿元,苹果种销已成为拉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朝阳产业,也是延安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产业。

市气象局以党建为引领,不断深化苹果气象服务,组建“红苹果气象服务队”“精准苹果气象服务创新团队”,把服务人民的情怀,落到服务果农的效益上。

陕西省延安市气象局“红苹果气象服务队”深入果园开展果业气象服务 徐艳梅摄影

“苹果最怕花期冻害和冰雹灾害,可能影响苹果品质或造成苹果绝收。”市气象局正研级高工孙志辉介绍。为此,市气象局主动与高校院所、技术院校等多领域合作,联合院士专家等智慧力量,开展了精准化苹果冰雹气象预警技术、精准化苹果霜冻气象预报技术等一系列科学试验,提升果业服务的科技水平。

市气象局建成洛川苹果气象试验基地,开发延安市果业气象服务系统和基于云计算与移动互联的苹果气象服务系统;搭建“互联网+气象+苹果”一体化服务平台,形成标准化数据资源,实现苹果生产过程、病虫害防治与气象高度融合。另外,利用GIS技术,开展气候区划与风险区划,为苹果向北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当地建起5个山地苹果小气候监测站和1个水肥综合利用试验点,开展果业气象服务、关键生育期气象指数服务、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服务、果品品质气候论证、农业政策性保险指数等一系列专业化个性化服务,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今年4月,洛川县花香弥漫,50多万亩苹果花竞相绽放。然而,一场寒潮霜冻天气过程却悄然接近。对此,县气象局提前48小时向县政府及果业部门报送18—19日寒潮天气预报,多渠道发布预警信息突破5000条,信息受众人数达10万余人。4月17日,县气象局包村干部带领业务人员深入果园为果农培训花期防冻知识,有序展开防冻行动。各村党员干部和群众齐出动,拉秸秆、整理防冻坑、抬木渣、灌溉果树……

“多亏预警信息,我去年刚脱了贫,今年娃要上大学,果花要是冻了,娃的学费都是个问题。这下果花保住了,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黄章乡元桌村村民田生元的言语里充满了感激之情。

此外,全市气象部门15个党支部、100多名党员深入果园进行“一对一”技术服务指导,“零距离”服务果农,并与农业、果业部门建立联动机制,精准加密监测,精细格点预报,智慧全媒预警,制作花期冻害防御作战图,进行迭进式气象服务,确保应对低温冻害天气工作科学、精准、有效,气象服务果业的成效也得到当地政府和百姓的肯定。

每年的苹果花期防冻,只是延安气象部门高质量服务苹果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而气象科技靶向服务延安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更是一份责任、一份担当。延安气象部门将在这条路上倾情相伴,扎实迈进。(作者:傅正浩 王理 党红霞)

宁夏固原:气象助力冷凉蔬菜变身热门产业

六盘山,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胜利之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固原市。如今,作为革命老区,固原市充分挖掘当地优势气候资源,打造冷凉蔬菜产业发展新高地。固原市气象部门发扬老区精神,因地制宜、趋利避害,为翻越脱贫路上的“六盘山”贡献气象力量。

上个月,在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姚磨村国家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内,彭堡镇副镇长、园区负责人、气象信息员姚选认真检查大棚膜的固定情况。“气象局今天发布了霜冻和大风预警信号,给园区里冷凉蔬菜苗做好防护是关键。”冷凉蔬菜是指适宜在高海拔和气候冷凉地区夏季生产的蔬菜,近年来,冷凉蔬菜已成为原州区农民增收致富的“热”产业。固原市气象局紧紧围绕这一产业发展需求,将冷凉蔬菜作为原州区“一县一品”服务产业,在园区安装气象监测设备,建立各类蔬果全生育期气象服务指标,积极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精细化气象服务,通过气象、电信、农业农村等多部门战略合作,为全市大部分村庄安装“村村享”,实现气象服务信息直达每一户农户,助力农户种植更有底气。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堡镇姚磨村万亩冷凉蔬菜基地中,工人根据天气预报在采收菜心 龚晓丽摄影

“固原市在气候区划中位于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过渡带,北干南湿,东暖西凉,全市年日照时数北多南少。为此,我们在选种方面进行攻关研究,筛选原州区露天、设施温棚适宜种植的特色农产品。”固原市气象服务中心负责人杨文海凭借多年对固原全市气候、农业生产气象条件等研究,提出冷凉蔬菜选种建议,园区内新种了一批番茄、乳瓜、羊肚菌等作物。目前,作物生产已从一年一茬变成一年三茬,年产量达17万吨。

姚选还把农家乐搬进蔬菜大棚,以多种形式推进增产增收。这一带有不少像姚磨一样的村庄也在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和生态旅游等,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老区新农村正在大伙儿的齐心协力下悄然诞生。

“一年干六七个月,既不耽误回家做饭、照顾老人小孩,每月还能挣近3000元。”石碑村村民金小梅说。眼瞅着家门口的“菜篮子”变“聚宝盆”,原来不少在外务工的村民就选择在家门口就业。姚磨村的冷凉蔬菜种植园区吸引了本村及周边村子3000多名闲散劳动力前来务工,贫困户户均年收入增加5000元以上,有效带动了附近农民脱贫。气象助力精准脱贫工作,也受到固原市政府的肯定。

此外,市气象部门持续围绕“一县一品”开展特色产业气象服务,以强化乡村服务、全域旅游气象服务为抓手,通过助力生态旅游、康养旅游,为发展全域旅游地方经济转型打造清凉气候品牌。去年,固原市泾源县获批宁夏首个“中国天然氧吧”,为当地旅游增收再添名片,进一步助推老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者:陆艳 龚晓丽 雒璇)

甘肃庆阳:智能网格服务保障“能源新都”建设

甘肃省庆阳市位于甘肃省东部,粱峁交错、沟壑纵横,被誉为“红色圣地、岐黄故里、农耕之源、能源新都”。庆阳市革命历史悠久,是甘肃省唯一的革命老区,无数英烈曾在此挥洒热血。

庆阳是甘肃石油天然气化工基地、长庆油田主产区,已探明油气总资源量59.74亿吨,占鄂尔多斯盆地总资源量的40%。做好基于油煤气安全生产与气候资源利用专业气象服务工作,责任重大,意义重大,是庆阳气象人为之不懈探索和努力的目标。

20世纪90年代中期,庆阳市县两级气象部门主动融入长庆油田工作大局,积极开展针对性气象服务。2018年,甘肃气象预报服务跨入精细化智能网格预报时代。庆阳市气象局编制《陇东能源化工气象监测预报服务方案》,利用甘肃省-市-县智能网格化预报一体化平台,针对域内7个采油厂、1000余公里输油管道、4个煤矿以及庆阳石化、石油钻探等业务开展基于位置的“点对点”专业气象服务,对雷电、强降水、大风、高温等高影响天气开展基于行业的影预报服务,每年制作发布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200余期,精细化高影响天气预报服务1000余期(次),重大气象信息专报、气象信息专报500余期(次)。立足于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全市能化企业未出现因气象灾害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气象服务为能化企业高效运营赋能与助力,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技术保障“消息树”。

甘肃省庆阳市气象局布设的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图 贺涛摄影

从“被动服务”向“主动需要”转变,从“外挂式”气象服务向“内嵌式”效能提升转变,庆阳市气象部门在做好常规服务的同时,还针对庆阳油煤气产业富集的特点,提出按“需”服务的思路,通过不断提高精细化预报预警水平,为能化企业提供定制型个性化气象服务。气象与石油两部门共同携手,为庆阳革命老区这片红色热土添彩增辉。

2021年8月19日凌晨,庆阳市出现局地大暴雨天气过程,最大降水量194.3毫米,最强雨强每小时86.3毫米。市气象台提前48小时发布《重大气象信息专报》,明确强降水时段、涉及乡镇、影响范围以及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和防范建议等信息,并适时发布暴雨黄色、红色预警信号,预报服务准确、及时,人员撤离、防范措施到位,全市无一人伤亡。回忆起这次过程,长庆油田第十采油厂安全科刘强锋由衷地竖起大拇指说:“气象局的预报太‘攒劲’了!对我们工作安排、物资调运、场地除险加固等非常重要,及时的预报预警信息至少为我们节约资金百万元以上。”

2021年12月,市气象局与市能源局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积极推进能源和气象服务业务建设工作,全面提升能源生产、保供能力和气象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服务水平。双方共促能源与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共同担负保障能源安全、气候安全的责任和使命。

庆阳气象人将始终秉承“面向群众、坚守信念、顾全大局、求实开拓”的南梁精神,为庆阳“能源新都”建设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持续贡献力量。(作者:张秉政 焦美玲 于仕琪)

陕西榆林:气象赋能红色沃土展奇迹

位于陕西省最北端的榆林市是陕甘宁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9月13日至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榆林市考察时指出,要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治理和发展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榆林市气象部门深入贯彻气象服务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服务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等重大决策部署,用气象服务赋能红色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

科技赋能 为能化基地保驾护航

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榆林市国内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创历史新高。经济的腾飞得益于榆林新型能源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全面提升能源化工气象服务能力是榆林气象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市气象局成立了国内首家以能源化工气象服务为科研方向的能源化工气象服务重点实验室,与高校开展深度合作,瞄准国内新型煤化工产业链各生产环节的气象需求开展创新性科学研究,开展能源化工领域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保障,重大项目气候可行性论证、清洁能源监测评估、生态建设等领域的产品研发与服务。

近年来,市气象局依托实验室科研成果,为陕能、榆能、华能、大唐等十余项煤电项目空冷系统提供气象观测数据和低空探测技术服务,结合企业不同用户需求量身打造智慧服务终端。

创新“互联网+监管”及“信用+监管”监管模式,构建能化行业科学防雷安全责任体系,推进气象服务标准化,提升防雷电综合技术服务能力,为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基地建设贡献气象智慧。

人影赋能 黄沙地变绿创奇迹

“山高尽秃头,十耕九不收”曾是“老榆林”们挥之不去的记忆,近年来,这一印象正在被颠覆,生态环境持续优化使榆林农田实现了稳产高产,一跃成为陕西第二大粮仓。

目前,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90%以上,植被综合覆盖度达到60%以上,全市860万亩流动沙地基本得到固定半固定,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公里,毛乌素沙漠变绿洲,全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红碱淖水体面积持续实现正增长,创造出绿色奇迹。

由“黄”转“绿”成绩单的背后,有“追雨人”忙碌的身影。2013年,市气象局建成了占地42亩的人工增雨雪基地,被中国气象局认定为国家级飞机增雨作业停靠基地,每年开展七个月的增雨雪作业,并与宁夏、内蒙两自治区全方位开展飞机跨区作业,年均增加地面降水10%—15%。

如今的塞上榆林,正在向打造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城市这“三大目标”奋勇前进,气象赋能必将进一步发挥强力支撑作用,完成新时代气象人的使命,实现新时代气象人的担当。(作者:傅正浩 王旭 康磊)



图解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