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报道>2022专题>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
黄河滩上书写气象担当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2年07月27日09:23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习近平总书记去年10月视察山东时,前往黄河入海口实地了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情况,要求山东努力“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

为此,山东气象部门主动融入国家战略,通过实施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能力提升工程、山东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气象服务保障工程,构建黄河流域气象服务保障体系,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障和高质量发展。

精细服务护航 书写“盐碱地上的丰收故事”

黄河入海口地区现有盐碱地341.8万亩,不适宜种植常规作物。在这片含盐量千分之五的中度盐碱区域,气象部门围绕盐碱地农业产业链布局、耐盐碱品种选育、盐碱地生态农业等方面开展专项气象服务。

7月中下旬是盐碱地秋收作物生长关键期,东营市气象服务人员来到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盐碱地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结合近期多雨天气对农田墒情等造成的影响,及时提醒种植户注意提前防范雨涝灾害,并与示范基地的技术人员就后期气象服务需求进行深入探讨,持续跟进开展盐碱地作物气象服务工作。

“利用盐碱地种植大豆是提高大豆自给率的重要举措之一。”位于黄河口镇的中国科学院大豆试验基地管理人员说,“东营气象部门不仅给我们提供墒情分析和精细化的天气预报,还多次开展人工防雹作业,保护大豆免受冰雹灾害。”

聚焦黄河滩区为农服务,由东营市气象局牵头,山东省花生研究所、东营市农业农村局共同参与的盐碱地花生气象试验工作,先后在垦利、利津气象为农服务示范点开展。该项目取得《滨海盐碱地花生覆膜迟播增效技术》等成果,试验单产可较传统播种方式增加13%以上,有力改变东营“盐碱地上丰收难”的局面。

织密立体监测网 让河口生态焕发生机

“今年,在保护区越冬的丹顶鹤增加到281只,而往年最多137只。”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高级工程师赵亚杰说,这类关键物种的变化,表明黄河三角洲的生态环境在持续改善。昔日频繁断流干涸的河口,而今林丰草茂、鸟鸣啾啾。

气象部门卫星遥感监测显示,自1992年保护区建立以来,黄河三角洲和黄河口国家公园植被覆盖度均呈明显上升趋势,近10年黄河三角洲自然湿地面积增加364.8平方公里。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山东气象部门与保护区建立合作交流机制,及时向保护区生态监测中心提供气象预报、预警信号、天气监测实况等信息,并针对互花米草治理、水系连通构建等湿地保护与修复项目积极开展合作,提供专项服务产品,并与保护区相关单位联合推进生态气象站建设和遥感数据应用等工作,例如基于卫星遥感数据,分析上世纪90年代以来黄河口湿地及植被覆盖的动态演变,探讨气候条件可能对其产生的影响,提出促进自然湿地恢复的对策建议。

探索“三智”服务体系 融入美好生活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在一系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针落地过程中,气象部门秉持服务精细理念,多措并举提供专业支撑。

山东省气候中心遥感应用室利用高分辨率卫星数据,制作东营市现代牧业示范区历年种植分布遥感分类示意图集,在法院应对土地侵权损害案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为东营市现代农业示范区管理中心减少财政损失8726万元。

东营市气象局积极探索智慧防灾、智慧民生、智慧为农的“三智”气象服务体系,研发应用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算法的大气能见度客观预报模型。该模型24小时逐时预测均方根误差平均值在500米以内,有效提高了环境气象服务质量,为黄河三角洲保护区重污染天气的预报预警提供新的技术支撑。

此外,气象部门重点围绕沿黄(含古道)湖泊、湿地、生态农业产业园、养殖基地等开展针对性服务,对黄河大米、龙山小米、莲藕等特色产品开展气候品质评价,同时支持山东有条件的市县创建国家级气候生态品牌,为建设“大美山东”、发展全域旅游增加品牌影响力。

在做好生态保护的同时实现高质量发展,非一朝一夕之功。山东省气象部门将持续奋楫笃行,努力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为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提供强大支撑。(马新建、李楠、李峰、信志红对本文有贡献)

(作者:祝熙航 顾谦 责任编辑:栾菲)



图解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