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21专题>风云三号E星>要闻
寄语风云三号E星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1年07月05日09:28

  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卫星遥感部副主任 李素菊

  风云三号卫星可用于大范围植被、陆表温度等参数定量反演以及水体、积雪、热异常点等地物目标识别,为干旱、洪涝、森林草原火灾等灾害风险与应急监测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当前,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要求加速转型。期待风云三号E星进一步加强参数定量反演精度,为强对流天气灾害、流域性洪涝灾害、台风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灾害提供更为及时、有效的预警信息;加强与风云三号其他卫星数据的协同应用,形成长时间序列观测数据,为准确把握地表参数变化、了解灾害孕育发展过程提供重要基础数据。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二级研究员 柳钦火

  目前,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应用极轨和地球同步轨道风云气象卫星系列资料,开展全球大宗粮食作物长势监测与估产、气象灾害与大气污染监测,制作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报,对全球植被生长状况、生态系统质量及变化特征进行监测分析和评估。

  希望风云三号E星在探测数据质量、定标定位精度以及稳定性方面能有进一步提升,在农情监测与估产、减灾防灾、生态环境保护等各领域发挥更大作用。希望今后可以通过卫星数据实时共享通道,更好地推动卫星遥感数据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提升气象卫星建设与应用效益。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 鲍艳松

  近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利用风云极轨气象卫星开展了大气温湿度、气溶胶、云等参数遥感及数值预报应用工作,验证了极轨卫星的可靠性;极轨卫星垂直探测仪资料同化,提高了模式预报初始场精度,对数值天气预报具有明显的正贡献;2019年6月南海区域暴雨预报试验结果表明,垂直探测仪资料同化对大暴雨的预报评分(TS评分)提高了39%。

  期待风云三号E星进一步提升我国气象卫星的观测能力,提高风云气象卫星的国际影响力;希望在卫星气象产品研发、产品定量化应用以及后续载荷的研制上更进一步,为气象强国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 许映龙

  风云三号极轨气象卫星搭载的微波辐射计可以穿透云雨,这对一些“弱”台风的准确定位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期待加大极轨气象卫星客观定量分析应用的力度;增加观测频次,改善风云三号极轨气象卫星对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台风的实时监测业务能力,更好地满足全球台风监测的实时业务需求。此外,期待风云三号E星的风场测量雷达等新型仪器,其风场信息可帮助预报员更为准确地把握台风风场,提高台风大风圈半径和中心位置等的估计分析精度;期待E星与D星组网为台风监测预报服务业务提供更多的客观定量支撑,提高我国台风监测预报业务水平。

  

  数值预报中心正研级高级工程师 李娟

  自2020年4月以来,在我国自主发展的新一代全球四维变分同化预报系统GRAPES中,已经实现了风云卫星资料的全面同化应用。试验表明,风云卫星资料的使用改善了GRAPES观测资料的全球覆盖以及质量场、风场的数据平衡,抑制了模式分析预报偏差的快速增长。

  期待风云三号E星填补6小时同化时间窗内卫星观测资料的空白,提高极轨卫星资料覆盖率,对数值预报系统的同化分析和预报产生更大贡献。期待风云三号E星为数值预报系统提供高精度的全球大气温度探测信息和全球覆盖、全天候的风场连续观测资料,为海洋灾害监测预警业务、海洋动力过程研究以及改进数值模式初值起到重要作用。

  

  内蒙古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主任 李云鹏

  依托气象卫星资料,内蒙古气象部门生态文明建设保障服务能力大大提高。

  希望在长时间数据集建设、资料同化、生态环境精细监测评估等方面提供更好的产品体验。围绕森林生态气象遥感监测评估,建立面向植树造林气象服务、固碳释氧量监测、森林蓄积量监测、林区气候评估的林业气象服务体系;围绕荒漠生态气象遥感监测评估,实现对荒漠区气象、土壤、水文、植被、生物等的长期连续监测和生态质量评价;建立湖泊、湿地生态监测与评估技术服务体系。

  

  黑龙江省气象局生态气象中心主任 于敏

  黑龙江省森林覆盖率占全省面积近50%,森林资源保护对雷击火准确评估等业务需求迫切,也是气象卫星遥感应用发挥重要作用的主要领域。希望风云三号E星在仪器性能、观测分辨率上较原有卫星有进一步提升。

  新卫星数据的业务化应用,将进一步提高火点动态监测、火势蔓延预测、灾后评估、雷击火预警、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飞机观测检验等全过程火情业务服务能力。

 

  (简菊芳、韩志鹏、余亚庆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栾菲)



图解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