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18时,随着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强对流黄色预警,一场与恶劣天气的较量已悄然进入“白热化”阶段。中央气象台预计,21日20时至22日20时,江汉、江淮等地将有10级以上雷暴大风,部分地区小时雨强大于50毫米,最强时段为21日夜间至22日午后。
此前,中央气象台已牵头启动“6•21”江汉江淮强对流专班(简称“专班”),加强重点区域强对流监测预警,开展递进式气象服务。
6月21日16时,中央气象台预报员进行会商,研判天气形势。闫泓 摄影
此时,国省市县四级气象部门心跳同频,严阵以待。在专班微信群内,来自多个国家级气象部门以及江汉江淮等省市县级的气象专家紧锣密鼓地开展交流与研判。
“预计强对流系统未来6小时将影响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江西等省,产生强度可达风力11级的雷暴大风和小时雨强90至100毫米的短时强降水,请加强短临监测预警。”国家气象中心强天气预报中心副主任蓝渝在微信群里发布强对流短时预报,立即引起各省预报员的高度关注。
此时,国家气象中心流域水文气象中心预报员杨寅正分析制作短临山洪预警客观产品。“未来1小时湖北赤壁市官塘驿镇有橙色山洪灾害气象风险,请赤壁注意山洪灾害风险,建议发布预警。”他在微信群里说。
“收到,谢谢指导。”几秒之后,赤壁市气象台值班预报员迅速响应。
在专班微信群里,信息迅速而有序地流动着……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业务首席黄莉萍发布监测报告:“雷圣-P”雷达探测系统在湖北荆州,安徽安庆、合肥等地,连续多个时次发出下击暴流报警。
“湖北收到,已指导荆州市发布雷雨大风橙色预警信号。”武汉中心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王珊珊立刻回复。
安徽省气象台值班首席也及时反馈,安庆已发布强对流橙色预警,合肥也发布了强对流黄色预警。
群里信息不断滚动,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预小警”反馈着各地的预警发布情况。
武汉中心气象台窗外,狂风呼啸、电闪雷鸣,暴雨冲刷着黑夜。王珊珊刚结束与武汉、荆州、黄冈等重点地区的加密会商,正与同事紧盯风云气象卫星快扫产品,讨论接下来强降雨的发展趋势。高级工程师夏羽则忙碌地在值班室穿梭,落实预警信号指导发布、“叫应”服务等工作。
6月21日夜间,武汉中心气象台预报员分析卫星云图产品,研判天气发展趋势。唐悦 摄影
20日6时至21日22时,武汉中心气象台已对地市发布预警指导168期,并面向省应急管理厅、水利厅等单位进行极端天气“叫应”服务和提醒。
与此同时,在江苏省气象台预报大厅内,各岗位的值班人员一直坚守着,丝毫不敢懈怠。
6月21日夜间,江苏省气象台预报大厅值班人员紧盯天气形势变化,及时做好预报预警工作。陈晓颖 摄影
“中央气象台提示,天气系统过程再次增强,联系南京市气象局发布强对流黄色预警信号。”江苏省气象台台长康志明一声令下,值班人员迅速行动,通过电话、工作群等方式提醒南京市气象局关注夜间强对流天气。22时许,南京市气象台向社会发布强对流黄色预警信号。据统计,截至22日10时,针对本次降水过程,江苏省共发布预警信号124条,预警短信覆盖应急责任人672997人次。
监测、预报、预警、“叫应”、检验,业务全链条闭环联动。连接着上下游、左右岸的强对流天气短临预报服务工作专班,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蓝渝表示,这种扁平化的工作模式,与强对流天气局地性、突发性的特点恰好吻合,是一种高效的协同工作机制。“未来以强降水为主的对流天气会更加剧烈,面向灾害风险影响的多岗位协同联合应对服务,是今后汛期专班的特点和趋势。”他说。
(王兵对本文有贡献)
(作者:闫泓 唐悦 陈晓颖 责任编辑:张明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