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要闻
多领域代表为数字气象建设建言献策——
协同释放气象数据要素价值 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4年05月26日15:00

5月24日,以“发挥气象数据高价值作用,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气象分论坛(以下简称“分论坛”)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其间,来自重庆、上海等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以及电力、民航、金融等领域的代表齐聚一堂,交流气象数据资源、服务与本领域、本行业工作的融合经验,推进数字气象建设成果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重庆市沙坪坝区副区长凌健着重介绍了“知天·沙坪坝防汛决策指挥系统”。他表示,该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在重庆市气象局的大力支持下,由当地气象部门牵头,联合区应急管理、水利等部门构建了重庆首个数字防汛决策指挥系统,实现防汛全流程数字化、闭环化管理,在实战中取得突出成效。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市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考察调研时就考察了该系统核心场景中的三维过境洪水淹没分析模型应用演示。下一步,该区将以“数据要素×气象服务”为突破口,拓展数字化管理应用场景,推进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作为沿海城市,上海市委、市政府历来将气象作为城市治理首要考虑的要素之一。”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城运规划处处长沈金波表示,在数字中国建设大背景下,上海推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市气象局积极探索智慧气象建设,开发以“气象先知”为代表的一系列应用场景,有效赋能多部门和各区域。当前,上海正探索推动数字孪生城市建设,基于“一张图”建设城市信息模型底座。他期待数字气象建设成果能“落到图上、落到点上”,并与重点区域、行业、人群等信息耦合,发挥乘数效应。

“建设新型电力系统、保障能源安全离不开气象服务。”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科院”)数字化工作部数据管理处副处长杨知表示,在可再生能源占比升高、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的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具有更强的气象敏感性,电力电量供需平衡和电网安全运行挑战增大。中国电科院作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气象数据统采统购、新能源功率预测和电网防灾抗灾等专业支撑单位,“我们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可以概括为六个字:定时、定点、定量。”他期待与气象部门深化合作,共同推进数据共享共用,联合攻关核心技术,释放气象数据价值,加强电力气象服务的针对性、及时性、精准性,为保障能源安全贡献力量。

天气条件是直接影响民航运行安全的重要因素,加强风险管控能力是民航业发展的关键任务。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运行指挥中心副总经理徐明明指出,气象数据融入行业运行保障工作后,对提高航空飞行活动和运行的安全性,提升调度精细化水平,增强应对复杂天气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将以此次分论坛为契机,与气象部门一起研发更精准、及时且具有针对性的航空气象预报和服务产品,以高水准运行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气象数据是金融保险业进行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重要基础。”中再巨灾风险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卢大伟表示,该公司致力于构建符合中国实际的巨灾模型及相关产品,为行业提供风险减量服务,这些需要大量的气象历史、实况数据和预测预报预警服务信息作支撑。气候风险压力测试是气候风险管理的重要抓手和工具,是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当前,该公司正在基于巨灾模型,研发物理风险压力测试模型。“深化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研究尤为重要,在这一方面,气象部门大有可为。”

深圳数据交易所副总经理王腾表示,气象数据的市场规模逐年增长,在电力、水利、农业、交通运输、能源等多个领域都实现了与实体产业的深度融合,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深圳数据交易所深度参与气象数据流通交易试点工作,正着力构建“以气象数据要素为中心,辐射产业、赋能场景、落地标杆”的气象数据价值释放行动模式。未来将进一步整合行业生态资源,强化数据服务能力,推动气象数据为更多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大连商品交易所副总经理王伟军表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气候风险显著上升,已成为影响经济安全稳定的重要因素,亟待建立包括保险、债券及期货、期权等在内的完善的天气风险管理体系。在农业及能源气象风险管理领域,大连商品交易所与中央气象台自2005年开展战略合作,双方携手深耕以“中央气象台—大商所温度指数”为重点的天气指数及衍生品研发和应用,现已在场外落地6个挂钩温度指数的试点项目。在试点项目中,市场各方不断呼吁加快在交易所上市温度期货及期权,进一步转移分散天气风险。期待未来立足温度指数,激发数据要素价值,推动建立完善我国市场化的天气风险管理体系,为农业、能源等多个行业应对气候挑战贡献“中国之策”,赋能金融强国和气象高质量发展。

(作者:叶奕宏 谢玉丽 张钤 责任编辑:蒋芷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