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要闻
七大流域气象服务保障能力提升成果系列报道④
淮河流域气象趋利避害能力进一步提升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3年11月03日08:37

  近日,安徽省气象局对“淮河流域气象综合业务服务系统”进行“云+端”升级改造,推进“数智”一体水文气象监测预警服务,实现中小流域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信息的跨层级、跨区域、跨部门快速共享和传播。自《淮河流域气象保障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3年)》(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印发以来,淮河流域各省气象部门加强上下游、左右岸配合,强化灾害性天气联防,推动流域大数据共享共用,完善气象与水利、生态环境等部门信息共享机制,淮河流域综合观测、预报预测和气象趋利避害能力进一步提升,高质量服务江苏、安徽、山东、河南等流域各省经济社会发展。

  两年多来,淮河流域气象观测站网布局不断完善,新建36个、更新379个区域气象站,新建17部X波段雷达,有力提升了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精细化探测能力;形成多源卫星遥感数据获取渠道,卫星数据获取与处理能力不断增强;基本建立淮河流域强降水实时监测业务,初步构建生态环境卫星遥感动态监测评估业务。

  淮河流域中小河流精细化面雨量预报业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更新频次达3小时,建立起淮河流域精细化定量降水预报业务,研发出主客观融合降水预报产品;形成淮河流域11天至45天、分辨率为日、空间分辨率达10公里的网格预测产品;初步构建起淮河流域典型中小河流气象水文预报模型和风险预报模型。

  围绕航运发展,气象部门研发通航气象条件风险等级产品,实时发布主航道及周边气象监测、预报和预警等服务产品,目前气象对航运安全的专业服务业务已初步建成,内河航运对气象灾害的防御和应对能力进一步提升。聚焦粮食安全,与农业农村、保险等部门签署灾害风险预警联合工作方案和战略合作协议,强化部门合作和应急联动机制,提升精细化农业气象产品加工能力,实现流域内省级粮食作物旱涝灾害和小麦赤霉病精细化监测预报。针对生态修复,开展淮河流域森林、农田、城市、水体、湿地等重要生态系统监测评估,发展暴雨洪涝卫星遥感监测评估及蓝藻水华、地表温度等卫星真实性检验技术,初步建成“气象+高分”卫星综合应用体系,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型人工影响天气服务。

  此外,流域各省气象部门强化协同创新,组建多部门参与的流域气象服务团队,开展第二轮淮河流域气象科学试验,凝练重点科技问题联合攻关项目。

(作者:吴卉 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