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要闻
气象部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述评
胸怀“国之大者”续写气象华章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2年12月09日07:47

岁月年轮刻录历史荣光,时代方位标注崭新未来。气象事业发展随着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踏上新的征程。

眼下,全国各级气象部门正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实施国务院《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相结合,不断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

回望3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以宽广视野、深刻洞察和战略远见,科学回答新时代怎样看待气象事业、发展什么样的气象事业、怎样发展气象事业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指明了新时代气象事业发展的根本方向、战略定位、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任务。这与党的二十大精神一脉相承。

嘱托,殷殷在耳;壮志,拳拳在念。广大气象干部职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用汗水与智慧浇铸初心,用拼搏与奉献践行使命,把非凡历程写入百姓心坎、把点滴进步汇入时代大潮,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新时代气象事业发展精彩万千,气象高质量发展美好图景正徐徐铺展。

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指引下,强化顶层设计,气象事业发展开启新篇章

星河灿烂望北斗,勇立潮头逐浪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为新时代气象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国气象局党组坚持政治统领、强化使命担当、广泛凝聚共识、系统抓好落实,带头深入学习宣讲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制定学习宣传贯彻总体工作方案,组织相关政策理论研究,开展分级分类覆盖全员的教育轮训,部署各年度工作台账。与此同时,中国气象局持续推进“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实施新型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出台制定涉及30余个重点领域、重点区域气象能力提升专项方案,在全国气象部门开展“质量提升年”行动,解决制约气象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

各级气象部门结合工作实际,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内在要求,把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体现在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上,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和国家重大部署、重大战略、重大安排全面落实到气象工作全过程、各领域、各环节。

我们看到,一系列顶层设计彰显气象人的责任与担当;一系列探索实践勾勒出新征程上气象高质量发展蓝图。

齐心!统筹谋划出台纲领性文件——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国务院印发《纲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国气象局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全国气象发展“十四五”规划》《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发展“十四五”规划》……聚焦整个行业和重点领域,层级衔接、定位准确、功能互补、边界清晰的规划体系逐步建成,气象高质量发展棋局“从容落子”。

合力!省部合作搭台推动——中国气象局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签署新一轮省部合作协议、召开联席会议,结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当地时的重要指示,科学制定各地“十四五”气象发展规划,因地制宜明确重大建设项目、重点发展方向、重要服务内容,共同推动各地气象高质量发展以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协同!部际合作同频共振——中国气象局与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共同推动气象相关规划衔接、人才培养供给、科技基金支持和资金保障,先后实施气象卫星、新一代天气雷达等17项重点工程;建立气象基础设施升级迭代机制,持续加大建设项目投资。

强基!健全法治保障发展——制修订气象法律法规规章70部,发布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528项,形成以气象法为主体,3部行政法规、18部部门规章、119部地方性法规、141部地方政府规章共同组成的气象法律法规制度体系以及14个专业领域气象标准体系。

在历史交汇点上,气象事业如期实现“到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奋斗目标,“十四五”开局后踏上新的赶考之路,气象高质量发展迈出铿锵步伐。

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指引下,统筹发展和安全,气象服务国家服务人民实现新作为

在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广发频发、承灾体更为脆弱、灾害链不断延长,孕灾因素和环境更为复杂。

定格这3年:2020年,半个月内台风“巴威”“美莎克”“海神”接连北上,影响处于秋粮丰收关键期的东北,为1949年以来首次出现;2021年,河南郑州遭遇1小时降水201.9毫米的大暴雨,创下中国大陆小时气象观测降水量新纪录;2022年,我国中东部出现自1961年有完整观测记录以来综合强度最强高温,长江中下游及川渝地区夏伏旱影响范围广、强度强……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经济社会应对自然灾害风险的韧性,对气象服务提出前所未有的高标准、新挑战。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保安全、促发展,战贫困、助小康,控疫情、抗大灾,应变局、化危机……广大气象干部职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力做好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物流畅通安全和防汛抗旱防灾减灾气象服务,始终将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牢记心头,把一场场硬仗作为践行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战场,作为检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成效的考场,尽锐出战、合力向前,气象服务广度不断拓展。

守护生命安全,践诺初心。

暴雨预警准确率达90%,强对流天气预警时间提前至40分钟,台风路径预报24小时误差稳定在70公里左右,稳居国际先进行列;建立由30个部门组成的国家气象灾害预警服务部际联络员制度,气象灾害信息双向共享部门达508个;现有7.8万个气象信息服务站、65.3万名信息员、1009个标准化气象灾害防御乡镇;在气象防灾减灾和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助力预报预警及疫情防控信息传递至“最后一公里”……拳拳初心,闪耀在一次次化险为夷的惊险时刻。

服务生产发展,无微不至。

变“靠天吃饭”为“知天而作”,农业气象信息直达150万农机手及农机作业管理员,气象助力端稳“中国饭碗”;与交通运输、公安等部门联合开展试点,成果在全国108条恶劣天气高影响路段推广落地,因恶劣天气造成的交通事故率和死亡率显著下降;与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网、长江三峡集团等央企开展合作,探索气象数据和能源产品共享服务机制;融入生态环境、海洋、水利、航空、金融、文化体育、卫生健康等领域,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GDP占比下降至0.29%……一点一滴,映照气象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民生成色。

促进生活富裕,助力圆梦。

中国气象局定点帮扶的内蒙古自治区突泉县成功退出贫困县序列,脱贫成绩单干货满满;气象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气象企业数量逐年增加,截至2021年底达2.67万家;从巫山脆李、光山油茶到宁晋鸭梨、蒙顶山茶,一批又一批“气候好产品”出炉,鼓了农户钱袋子;气象灾害防御农家乐保险覆盖杭州近3000户经营主体,30多亿元的产业得到保障;打开天气类App,穿衣、防晒、洗车、晨练等几十种指数预报产品触手可得……不断拉长的气象服务清单,丰富着人民的美好生活。

保障生态良好,扬优成势。

构建覆盖多领域的生态文明气象保障服务体系,启动并运行温室气体及碳中和监测评估中心;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现代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体系,在三江源、祁连山、天山等重点生态保护区累计增加降水超618亿吨;发布国内首份国家温室气体观测站网名录,建成国内首个温室气体观测网;全国250个地区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地生效……气候资源,迸发出绿意十足的盎然生机。

……

坚持服务国家、服务人民,如今,气象投入产出比持续提升,气象保障服务重大活动、重大天气、重点区域、重点流域、重点行业、重大工程等亦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

主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构建“气象+”模式,初步建成覆盖几十个部门、上百个行业、亿万用户的现代气象服务体系;围绕农业农村、交通运输、能源供应等重点行业领域,针对大城市、山区、农村等重点区域,聚焦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战略需求“量体裁衣”,强化全流程、全环节、全周期递进滚动式气象服务;成功保障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上海进博会等重大活动,助力国产大飞机试飞,南水北调、川藏铁路等重大工程建设。

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指引下,推进现代化建设,气象科技实力跃上新台阶

12月1日,经过6个月的业务试运行和今年汛期台风、暴雨、强对流天气的“实战”考验,风云三号E星、风云四号B星正式业务运行。万里之遥的两名“新帅”以极其精细的“鹰眼”高效支撑全球监测、全球预报、全球服务,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应急减灾。

致广大而尽精微,气象事业发展累积于每一次对精度的追求。开展高质量气象现代化建设先行试点工作,是构建现代气象体系的先行尝试。

志合越山海。先行试点,成为各地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高频词。

三江平原——全国首个专项类气象高质量发展先行试点今年7月“落户”黑龙江,打造粮食安全气象保障技术、信息共享、服务及科技创新体系。

黄浦江畔——上海致力于城市气象风险精细化动态预警业务体系建设,以实现数字化转型。

青藏高原——青海锚定推动应对气候变化气象先行试点推进应对极端天气、聚焦“双碳”目标、助力能源革命、强化标准先行等四项关键任务。

……

如今,以试点示范为抓手,气象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均衡。通过全面开展试点工作,中国气象局已评定国家级综合试点11省1县、国家级农业气象专项试点1省,省级综合试点69市112县、省级专项试点59县。

气象工作在严峻复杂形势下取得来之不易的成果并惠及百姓,再一次证明:只要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道路笃定前行,定能克服艰难险阻。三年来,中国气象局成立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人工影响天气中心,组建雷达气象中心,夯实气象雷达、气象卫星、数值预报、气象信息等气象事业发展“四大支柱”和气象、气候、公共服务“三大平台”,向着科技领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现代气象体系目标不断迈进。

——精密,写在构建陆海空天一体化、协同高效的精密气象监测系统中。2020年4月1日,地面气象观测迈入全面自动化时代,观测频次较人工观测时代提高4至8倍。今天,我国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平稳运行,气象雷达、探空系统、大型无人机等组成协同观测“阵型”,海洋、流域、山区等观测空白加速填补,风云气象卫星国际服务格局进一步打开……随着观测站网日益织密,我们从未像今天一样,把祖国乃至全球的风云变幻看得如此真切清晰。

——精准,写在坚持以预报为龙头、预报技术跨越式发展中。作为自主研发的数值预报核心技术——GRAPES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历经10年攻关,为气象事业注入“芯”力量。气象资料质量控制及多源数据融合与再分析、次季节至季节气候预测和气候系统模式、多尺度气象数值预报模式系统均取得长足进步。随着4项直指气象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的攻关任务取得突破,我们从未像今天一样,对“国产”预报结论,以及气象科技自立自强的前景,有如此坚定的信心。

——精细,写在气象服务的每一点进步中。2021年全国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达92.8分,再创新高。多部门共享共用的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推动气象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95.1%。出海捕鱼,可直接查看周边灾害性天气影响海区;花粉过敏,能依赖花粉浓度等级预报“避难”;自驾出游,点开App即可获知沿途天气和景点信息……随着气象信息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最自然的一部分,我们从未像今天一样,感受到气象服务无所不在、无微不至。

大气无国界!全球监测、全球预报、全球服务步稳蹄疾:中国气象局充分发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国内牵头单位和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作用,科学支撑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风云气象卫星和世界气象中心(北京)为全球120余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气象灾害监测预报和应急响应服务,成为广受欢迎的遥感卫星国际合作平台;积极融入大国外交,联动有关部门为老挝、巴基斯坦等国家提供气象先进技术和基础设施援助;150多名中国专家活跃在世界气象组织、IPCC等国际组织,超过11000名发展中国家学员线上线下参加培训,中国方案走向全球。

……

大潮澎湃,新时代气象万千。

党的二十大再次吹响奋斗号角,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让我们牢记“国之大者”和职责使命,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推动中国气象航船劈波斩浪、开拓新的辽阔海天,以气象高质量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王亮 康为 责任编辑:张林)



图解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