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要闻
政策解读:三大粮食作物农业保险政策扩面提标 来源:人民日报 日期:2021年11月22日09:31

  近期,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印发通知,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2022年实现13个粮食主产省份的产粮大县全覆盖。三大粮食作物农业保险政策进一步扩面、提标,将如何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财政又将如何发挥支持作用?

  扩面——

  将适度规模经营农户和小农户纳入保障

  “去年快速理赔,我体会到保险的好处。今年种植了240亩,全都参加了小麦全成本保险。”山东省肥城市王庄镇孝堂峪村种粮大户尹林林说。去年4月,一场倒春寒让尹林林的181亩小麦产量受损,小麦完全成本保险让他得到每亩553元的赔付。

  同样受益的还有辽宁省锦州市义县七里河镇上坎子村村民吴利民。去年6、7月间,锦州遭遇旱灾,其中义县大田玉米严重受损。“我是十里八村承包土地最多的,赶上大旱,给土地流转者的承包款都成了问题。多亏有了玉米收入保险,解了我的燃眉之急。”他投保的1742.24亩玉米收入保险,缴纳保费4.02万元,获得赔款24.04万元。

  从2018年开始,中央财政在内蒙古、辽宁、安徽、山东、河南、湖北6个粮食主产省份的24个产粮大县开展了为期3年的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众多像尹林林和吴利民这样的农户尝到了甜头,要求政策扩面的呼声很高。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在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13个粮食主产省份的产粮大县对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开展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中央和地方财政对投保农户实施保费补贴。今年覆盖500个产粮大县,约占实施地区的60%,2022年实现13个粮食主产省份产粮大县全覆盖。同时,本次扩大政策实施范围,还将适度规模经营农户和小农户都纳入了保障范围,契合新型经营主体的风险保障需求,政策实施范围内的全体农户可自主自愿投保。

  提标——

  保障水平高,最高可达相应品种种植收入80%

  农业保险是农业生产保障的重要手段。自2007年中央财政实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以来,我国农业保险不断扩面、增品、提标,覆盖三大粮食作物、天然橡胶、油料作物等16个大宗农产品及60余个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

  “每亩保障金额930元,完全成本保险相对普通小麦种植保险保额每亩提升430元,保障金额不仅覆盖了小麦种植的种子、肥料、农药、机耕等直接物化成本,还包括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尹林林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完全成本保险、种植收入保险能够显著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主要原因之一是保险保障水平高,完全成本保险的保险金额覆盖直接物化成本、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等农业生产总成本,种植收入保险的保险金额覆盖农业种植收入。”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两个险种的保障水平最高均可达相应品种种植收入的80%,大大超过了传统的直接物化成本保险最高40%的保障水平,极大稳定了投保农户种粮收入预期,同时有效防止脱贫粮农返贫现象的发生。

  不仅保障水平高,责任范围也更广。完全成本保险的保险责任涵盖当地主要自然灾害、重大病虫害和意外事故等,种植收入保险的保险责任涵盖农产品价格、产量波动导致的收入损失,保险责任范围设置相当广泛,基本解决了农民种粮的后顾之忧。

  稻谷、小麦、玉米是老百姓饭碗里的主要粮食品种,针对这三种事关国计民生的主粮作物,财政部早已有农业保险政策安排。比如具有“低保障、广覆盖”的特点、面向全体农户的直接物化成本保险,保障水平覆盖种子、农药、化肥、农膜等;还有已在500个产粮大县开展的农业大灾保险试点,面向适度规模经营农户,保障水平覆盖直接物化成本和土地成本。新政策如何与已有政策相衔接?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结合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实际,在对几个险种进行分析评估后,明确作为基本险的直接物化成本保险将长期保留,“主要源于部分小农户等投保主体可能更偏好自缴保费较低的直接物化成本保险,宜给予农户根据自身需求和经济实力选择险种的权利。”同时,该负责人表示,将于2022年起取消农业大灾保险,因为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保障水平更高,符合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阶段和实际,而农业大灾保险属于一项过渡性的试点政策,可由完全成本保险或种植收入保险替代,考虑到2021年已有农户投保农业大灾保险,将于2021年保留用于过渡。

  保障——

  中央和地方财政补贴农户保费

  两类保险的扩面、提标离不开有力的财政保障。通知规定,中央和地方财政对投保农户保费实施补贴,补贴标准为在省级财政补贴不低于25%的基础上,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补贴45%,对东部地区补贴35%,未对农户自缴比例和市县财政承担比例作出要求,由实施地区省级财政结合实际自主确定。

  今年1—3月,财政部已就预算安排与13个粮食主产省份进行了反复测算,确定扩大政策实施范围所需财政资金。

  近些年,我国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加速,财政支持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2020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815亿元,成为全球农业保险保费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央财政拨付农业保险保费的补贴资金达285.39亿元,为1.89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4.13万亿元,中央财政补贴资金使用效果放大145倍。

  “现代农业越发展,规模化程度越高,金融保险越重要。”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已初步形成了符合国情的农业保险“四梁八柱”,构建了“中央保大宗,地方保特色”的补贴体系,下一步要从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角度出发,坚持问题导向、重点突破,围绕切实加大金融资源向乡村振兴重点领域的倾斜力度,精准把握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方向,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该负责人表示,具体将从以下几方面推进:一是建立健全制度体系,修订《农业保险条例》,完善配套政策措施;二是用足用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支持政策,用好保费补贴存量,扩大保费补贴增量,充分利用国际规则,发挥好农业保险作用;三是加快建设农业数据信息服务平台,使其近期成为政府管理农业保险的重要工具,远期成为承接支农惠农政策和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抓手,提高农业保险政策的精准性、实效性;四是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探索开展农业保险创新试点,开发标准化农业保险产品,完善风险区划和费率调整机制;五是完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形成多方参与、风险共担的“全链条”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

  (原标题:三大粮食作物农业保险政策扩面提标 保险护航 安心种粮(政策解读))

  (来源:《人民日报》2021年11月22日02版 记者:赵展慧 制图:张丹峰 责任编辑:颜昕)



专题 更多
图解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