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深度
站在“北半球的金丝带”起点
——看义乌气象的“一带一路”答卷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3年10月19日08:26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探访“世界超市”义乌——

如何算好“天气”这笔账?

路,是距离的延伸,也是发展的标尺,记录着人类每一次突破当下、寻求交流的足迹。浙江义乌通向世界的路,也在延伸。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被誉为“北半球的金丝带”的“义新欧”中欧班列已开通19条运营线路,辐射共建“一带一路”国家50多个、城市160多个,成为市场化程度最高、重载率最高、开行里程最长的中欧班列线路。在这条长达1.3万公里铁路上,低温、暴雨、冰雪、高温等天气一直是避不开的考验。

因此,身处义乌这个“世界超市”的每个生意人,心里都有一本账:选什么货物做买卖赚钱?采用什么渠道运输能够最大程度降低成本?毫无疑问,“天气”是这本账中一笔必不可少的“支出”。

选品——

尽可能避开受天气影响大的商品

关于这本账,居住在义乌鸡鸣山社区的驻华尼泊尔商会华东名誉贸易代表王子有着自己的考量,五金、布料、玩具是他十年来做外贸首选的商品。

这些看似五花八门的商品有一个共同性——在运输过程中几乎不受天气影响。

王子中英文结合地向记者解释:“出口商品到尼泊尔存在一定的uncertainty(不确定性),而且现在随着气候变暖,每个地方的温度也发生了变化,天气的未知性更多了。”

他举例,有次送货到中尼交界的吉隆口岸时,中途遇到暴雪导致货物暂停运输,滞留长达3个月。“原本我们图的就是中欧班列运输快、成本低,但遇上恶劣天气后成本反而高了,还可能误了货期。”王子说。

有时,极端天气的影响并不局限在当地。发货的时候中国是冬天、澳大利亚是夏天,出发地和目的地天气的不同也会影响商品选址。此外,选品时也要格外注意商品的属性。“我会尽可能避开受天气影响大的商品,像比较‘看天’的水果等,我是坚决不会做的。”王子说。

日常高度关注天气的王子,之前也有自己的烦恼:中文阅读不算熟练的他,有时看不懂气象预警信号,无法据此来指导日常工作和生活。同时,气象信息大部分都由各类手机软件提供,有时这些软件相互之间存在数据矛盾的情况。

对于在义乌的外商来说,有这样困扰的人不在少数。要知道,仅王子所在的鸡鸣山社区,就居住着来自74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0名外籍人士。

庆幸的是,义乌市气象局也关注到这一问题,并在2021年较好地解决了——气象工作人员加入鸡鸣山社区“Chinese Class”5个外商微信群,向千余名外商及时转发气象预警信号;改版“义乌气象”微信公众号,增加英文预警、雨区定位、商贸气象服务等查询功能;通过外事办专业人员拟定14类41条气象预警信号英文模板,确保专业名词和语句表达的准确性,并在出现灾害性天气时直接推送对应等级信号,让外商能“通、懂、用”气象预警。 

运输——

货物储存和运输时间有讲究

对于那些选择了天气高影响商品的商户来说,这笔账又该怎么算?

葡萄酒是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第五区常见的进口商品,它的“娇贵”之处,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对温度的严苛要求。

“葡萄酒最佳的储存温度为10℃至15℃,忽冷忽热都会影响其品质。”从事葡萄酒买卖多年的义乌市天禄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楼国飞深有感触,“储存温度过高会导致葡萄酒受热,产生令人不愉快的气味;温度过低可能会使酒液结冰、体积变大,致使瓶塞被顶出或酒瓶破裂。”

所以,选择什么样的运输方式,是影响成本、保证品质的关键因素。

“我们现在有时也选择海运,因为它基本不受天气影响。”楼国飞解释,普通集装箱很容易受温度影响,加之中欧班列还要换轨,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货损率。

“义新欧”中欧班列集装箱装卸作业现场。吴崇荣 摄影

当然,中欧班列也有其运输优势——运输成本约为空运的五分之一,运输时间约是海运的四分之一,当有急活儿的时候,楼国飞仍选择中欧班列进行运输。这时,就要将集装箱换成恒温箱,以保证葡萄酒的品质。

“每年4月至9月选择中欧班列运输葡萄酒较为适宜。”楼国飞对日期精准的把握,源于当地气象部门开发的“义新欧”商贸物流气象服务系统,其中的“气候评价”栏目,清楚地展示了红酒、巧克力、化妆品、橄榄油等商品运输品质的气候适宜度,明确标明“气温低于-7℃红酒会结冰,高于26℃会变质”。

如果想了解具体哪天适宜运输,还可以点击系统上的“运输日历”栏目,查看15天内运输适宜、较适宜以及不适宜的日子。

这仅仅是精细化预报信息产品的一部分。目前,该系统具备手机WAP版和网页版两种端口,包含班列信息、货物运输适宜度、全国预警信号、海外仓及中欧班列车厢内温压实况等8大模块。其中,手机端已在“智慧气象”特色场景模块上架,并在义乌市物流行业协会试用,为52家物流企业、外贸商户提供货物实时定位、气象环境、城市预报、气象风险查询等服务。

这一系统自2019年9月试运行以来,已累计服务5400余列次中欧班列。

增值——

从“气象+商贸”到“气象×商贸”

走进义乌铁路口岸——“义新欧”中欧班列的始发地,工人们正在操作机器,开展集装箱装卸作业。过几天,这批货品将乘着“义新欧”中欧班列,走向世界。

“通过‘中欧班列义乌平台’,可以发现光伏产品、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机械设备等‘中国智造’已经搭乘着‘义新欧’中欧班列走向世界。”义乌市陆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业务拓展部经理龚英来介绍,大风带来的振动是这一类精密电子仪器所不能承受的,因此“一带一路”天气账必须要算好。

“义新欧”中欧班列车辆浙江省义乌铁路湾。王建明 摄影

“当前我们正在积极争创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降低恶劣天气对‘义新欧’中欧班列的影响,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义乌市国际陆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建伟说。

因此,两个月前,陆港集团与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义乌市气象局签订党建合作协议,约定未来将联合开展“义新欧”中欧班列商户的服务,将气象信息数据更好地融入“中欧班列义乌平台”,进一步建设海港、铁路港、公路港、信息港“四港联动”信息平台,助力仓储、运输、吊装等物流保障。

而在中欧班列这条“主干道”之外,卡车航线等“支脉”作为重要的物流补充手段,更需精打细算天气账。

“我们往国内中欧班列某个出发点上运送货物,很多时候会选择卡车物流运输,虽然里程更多,但同时费用也会降低。”义乌市陆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骆剑尔说,目前,卡车运输线路已有117条,相较于中欧班列集装箱,更需要气象部门的精细化服务支持。

“与陆港集团开展合作,可以极大地提升气象服务效率。”义乌市气象台台长楼凌云说,两个月以来,在紧密联动之中,气象部门已开展义乌铁路口岸区域自动气象站选址工作,并与陆港集团铁路西站口岸负责人明确建设方案;合作打通数据壁垒,以信息港为纽带,共同探索“四港联动”,尤其是卡车航线气象物流服务新模式。

自成立全国首个“一带一路”商贸气象台以来,义乌气象部门持续发力,发布全国首个商贸物流气象服务规范,促进中欧班列商贸物流气象服务联合体成立,建立“一带一路”商贸气象中心,擦亮“义乌商贸气象”金名片。“我们将加快推动气象大数据全面融入商务大数据,实现‘气象+商贸’服务向‘气象×商贸’赋能转变。”义乌市气象局局长何锋说。(吴卉 吴其侃 吴倩雯)

走进义乌,

感受“万千气象”

在浙江中部,有一座人口超过185万,常住着1.5万名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外籍人士的城市,它就是“一带一路”上的重要节点——义乌。

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在这座城市如何安居乐业,折射着义乌高质量发展的成色。那么,当地气象部门如何助力城市发展焕发更大活力?

答案写在城市的有序运行中——

精准靶向预警 “跑赢”汛情雨情

2022年6月29日17时到21时,义乌出现冰雹、大风、短时暴雨等强对流天气,两个自然村部分被淹,倒伏树木近百棵。

而灾害影响原本可能更严重。得益于义乌市气象局“梯次化”(影响提示、警戒提醒、精细预警、分级“叫应”、实况通报)预报预警服务机制,暴雨红色预警信号提早发布,相关部门有了更多防范“提前量”,成功转移小流域山洪重点村落401人。

这一成功案例,入选浙江省应急管理厅典型案例库。“气象预警信息是源,是我们的发令枪和指挥棒。”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龚展说,在应对台风、短时强降水等天气灾害时,天气预报预警和建议是及时组织防御部署的关键参考。

据统计,当前义乌市晴雨、温度预报准确率提升至85%以上,突发强天气有效预警时间达到42分钟,预报产品的分辨率、层次、指标、更新时次呈指数级提升。

“一带一路”商贸气象中心效果图。义乌市气象局供图

答案写在大地的丰泽中——

抢抓天气过程 实现趋利避害

“虽然义乌的光、热、水条件优越,但时空分布不均衡,在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座缺水的城市。”义乌市气象台台长楼凌云说。水不够,怎么办?义乌气象部门想了三招妙计——

第一招,抢抓“最后一场雨”。2022年,义乌饱受干旱困扰。根据气象部门前期研判,全市各大水库及时蓄水,6月中旬水库水位较高。此时,市气象局研判到6月18日至22日将有一场大雨。这很可能是梅雨期“最后一场雨”,水库到底是蓄水还是放水?在精准预报支撑下,仅岩口水库进行了少量泄洪,为生产生活保留了足够的水资源。

第二招,向天空“要”水。降雨是城市水资源的重要补充,市气象局在人工增雨方面下功夫,强化与水务等部门合作,建设八都水库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基地,建立浙江第一个增雨作业效果检验评估系统,搭建区域联合作业模式,开展常态化保供水作业。

第三招,科技赋能实现“节流”。义乌的传统经济作物果蔗生长需水量大,1吨果蔗产品约需耗水150立方米。在义乌果蔗研究所种植基地,蔗农通过智慧果蔗气象服务系统,提前掌握风险,及时采取措施,2022年累计节水20%以上,每亩增收1万元以上。

答案写在产业发展的硕果里——

扭住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不放松

一个城市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当地气象高质量发展。而这一发展的根基在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支撑在社会服务现代化,落点更在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

在义乌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全天候、立体式、全自动、多要素的智能观测网络基本构建。地面气象监测系统升级为1个国家基本气象站、1个国家天气站、57个区域自动站及2个农田小气候站,13类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流传输频率达分钟级,新增风廓线雷达、全天空仪和辐射计等观测设备。

商贸气象服务新模式全国先行。当地成立全国首个“一带一路”商贸气象台,搭建商贸物流气象服务平台,实现全面感知、精准预报、智能服务的中欧班列商贸物流气象服务。

2022年,义乌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达到95.5分,创历年来最高。市气象局科普基地年平均参观人数5000人以上,获评“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研学基地”等。

在这份成绩单背后,有着一批优秀的专家人才:气象职工本科学历以上20人,占比9成以上;工程师职称以上11人。职工荣获“浙江金蓝领”“金华市巾帼建功标兵”“义乌市最美科普人”等称号。

“我们将持续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提高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能力,为共建‘一带一路’探索更加鲜活的义乌气象方案。”市气象局局长何锋说。吴卉 马宁 戴红星

(责任编辑:闫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