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解读
为新时代气象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中国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振林解读《气象人才发展规划(2022—2035年)》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2年08月29日17:30

  核心阅读

  ■ 《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印发后出台的第一个规划,体现了局党组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引领发展的重要理念,也是局党组进一步加强气象人才队伍顶层设计和宏观谋划的重要举措

  ■ 明确“585”目标任务

  ■ 建设气象预报、气象服务、气象监测、信息技术和业务支撑“五支重点人才队伍”

  ■ 实施“八项重大人才计划”,作为气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

  ■ 完善“五项人才政策机制”,健全完善气象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保障等全链条体制机制,营造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工作环境,待遇适当、保障有力的生活环境

  日前,中国气象局出台《气象人才发展规划(2022—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着力加强新时代气象人才工作整体谋划,统筹推进各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努力营造气象人才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中国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振林就《规划》编制背景、思路、亮点和贯彻落实等接受中国气象报全媒体记者专访,解读有关问题。

  记者:编制《规划》的背景是什么?其出台对于气象人才发展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陈振林:编制《规划》是局党组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重要思想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央人才工作会议提出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总体要求,对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加快建设世界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作出战略部署。《国家“十四五”期间人才发展规划》对人才发展目标、重大人才项目(计划)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作出整体部署和战略谋划。《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简称《纲要》)要求建设高水平气象人才队伍,加快形成气象高层次人才梯队,强化气象人才培养,优化气象人才发展环境。这些要求和部署都需要贯彻落实到气象人才工作中。

  编制《规划》也是局党组进一步加强气象人才队伍顶层设计和宏观谋划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一部新中国气象事业发展史,就是我们党集聚人才、团结人才、成就人才、壮大人才的历史,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气象部门坚持人才引领发展,初步建成一支以大气科学为主体、多种专业有机融合的高素质气象人才队伍,在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服务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气象高质量发展,人才是关键。《规划》是《纲要》印发后出台的第一个规划,体现了局党组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引领发展的重要理念,也是局党组进一步加强气象人才队伍顶层设计和宏观谋划的重要举措。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先导性社会公益事业,人才在气象事业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规划》的出台,对于做好新时代气象人才工作,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建设一支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发展的高水平气象人才队伍,构建科技领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全方位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对标对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新时代气象人才工作和气象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哪些问题?

  陈振林:2022年到2035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阶段。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对照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对照气象高质量发展需要,气象人才队伍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气象人才队伍整体水平仍需提高,与支撑保障气象高质量发展需要尚有差距;二是气象重点领域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仍然不足,青年人才培养使用还需加强,对“高精尖缺”人才的引进和集聚力度不够;三是气象人才供给的数量和质量存在较大差距,对气象学科发展的引领作用仍需加强;四是气象人才政策的精准性、协同性不够,激励人才创新发展措施的落实还存在“最后一公里”不畅通的问题,气象人才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记者:《规划》的总体思路是怎样的?不同时段的发展目标是如何提出的?

  陈振林:《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要求做到四个坚持:

  一是坚持党管人才、引领发展。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全方位支持、保障、激励、服务、帮助人才,千方百计成就人才。

  二是坚持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充分发挥气象战略人才力量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加快培养引进支撑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要求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夯实基层人才基础。

  三是坚持引育结合、开放协同。牢固树立人才培养自信,提高气象人才供给能力,提升气象人才培养质量。坚持国内培养和“走出去”培养相结合、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引才与引智相结合,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四是坚持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坚决破除束缚人才发展、制约人才创新的思想观念和制度障碍,努力构建有利于气象人才发展全链条的体制机制,积极营造人才良好发展环境,充分激发气象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规划》从时间上对标《纲要》要求的关键节点,从目标上对标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纲要》建设高水平气象人才队伍要求,重点围绕气象战略人才力量建设、气象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提升、气象人才高地和平台建设、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气象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分三个阶段系统提出气象人才队伍到2035年的发展任务,从十个方面提出不同阶段气象人才发展具体量化指标。

  记者:在加强气象主要领域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规划》提出要建立“五支重点人才队伍”。为什么要建设这五支队伍?如何建好这五支队伍?

  陈振林:在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加快科技创新,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高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纲要》在加强气象基础能力建设方面,提出要建设精密气象监测系统、构建精准气象预报系统、发展精细气象服务系统、打造气象信息支撑系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纲要》部署,《规划》提出要建设气象预报、气象服务、气象监测、信息技术和业务支撑五支重点人才队伍。这五支人才队伍涵盖了气象业务科研工作的主要专业领域,是新时代气象人才队伍的主体。

  在五支队伍建设上,主要是围绕地球系统数值预报、预报预测等重点领域,构建一支满足“五个一”(提前1小时预警局地强天气、提前1天预报逐小时天气、提前1周预报灾害性天气、提前1月预报重大天气过程、提前1年预测全球气候异常)精准预报能力发展需求、结构合理、技能卓越的气象预报队伍;围绕高质量服务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等方面,构建一支集约高效、特色鲜明的气象服务队伍;围绕地面观测、探空和地基遥感垂直廓线观测、雷达观测、卫星观测等观测方式,聚焦观测装备、观测方法、站网布局、计量保障、数据质控、产品研制及应用等重点领域,构建专业素质高、业务技术精、结构合理的气象监测队伍;围绕气象专有软件研发、先进计算与人工智能应用、地球系统大数据、网络安全等方向,构建一支紧跟信息技术前沿、深谙气象业务需求、服务支撑有力的信息技术队伍;围绕教育培训、宣传科普、规划财务等方面,构建一支熟悉气象业务、素质优良、保障有力的业务支撑队伍。

  记者:《规划》提出“八项重大人才计划”。这些重大人才计划是如何围绕气象人才队伍建设目标和主要领域人才队伍建设任务进行布局的?又将如何具体实施?

  陈振林:《规划》围绕气象人才队伍建设目标和主要领域人才队伍建设任务,提出实施“八项重大人才计划”。这些人才计划涵盖了气象部门人才和气象行业人才、高层次人才和基层基础人才、自主培养人才和引进人才、国内人才和国际化人才、人才素质提升和气象学科发展等方面,是气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

  “八项重大人才计划”中的气象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和人才强基计划,主要以围绕中心、夯实基层人才为重点,统筹抓好气象骨干人才队伍建设;气象人才素质提升计划、气象人才集聚和引进计划、国际化人才培养计划和气象学科发展引领计划主要以提高质量、增强自主培养能力为导向,着力加强气象人才培养和引进;气象人才高地和平台建设计划主要以搭建平台、提升创新能力为目标,全力打造气象人才高地与创新平台。

  气象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主要是通过优化各类人才的功能定位,扩大青年气象英才支持规模,健全考核评估激励机制等措施,培养国际一流的气象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造就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

  创新团队支持计划,主要通过健全团队牵头人负责制和“军令状”制度,给予经费、项目稳定支持和强化考核评估激励等措施,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跨体制调集优秀气象人才组建团队,解决“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问题。

  人才强基计划,主要围绕增强基层气象部门业务服务能力,通过健全国内高级访问研修机制,开展“青年人才下基层”活动,建立新入职高校毕业生基层实习锻炼制度,实施“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政策等措施,加强基层气象人才队伍建设。

  气象人才集聚和引进计划,主要通过实施气象行业人才荟聚项目、高层次人才引进项目和“一带一路”气象访问学者项目,着力集聚国内外各方面优秀气象人才,助力气象高质量发展,增强我国在“一带一路”国家气象影响力。

  国际化人才培养计划,主要通过实施气象科技骨干人才海外培养项目和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推送项目,大力提升我国全球气象业务发展能力,满足参与全球气象治理需求,加快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

  气象人才素质提升计划,主要通过改革优化气象培训体系,完善软硬件设施,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全面提升气象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满足气象高质量发展需要。

  气象人才高地和平台建设计划,主要是国家级业务科研单位利用自身优势,围绕重点领域建设高水平气象人才高地。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气象人才高地,选择一些高层次人才集中的中心城市建设吸引和集聚气象人才的平台。

  气象学科发展引领计划,主要是强化局校合作,建立健全气象人才培养相关机制,推动高校加强大气科学领域学科专业建设和拔尖学生培养,增强气象专业人才供给能力,提升培养质量,以气象高质量发展需求为引领,推进气象学科发展。

  记者:对标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规划》在深化气象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方面提出了哪些具体举措?

  陈振林:《规划》针对深化气象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从健全人才工作领导体制、改进培养引进机制、优化评价使用机制、完善激励服务机制和强化人才政治引领等五个方面提出相应举措。

  这五个方面的举措贯穿气象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保障等各环节,积极营造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工作环境,待遇适当、保障有力的生活环境,为气象人才心无旁骛钻研业务创造良好条件,充分激发各类气象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记者:气象人才发展蓝图已绘就。如何确保《规划》在未来有力落实?《规划》提出了哪些保障措施?

  陈振林:为确保《规划》的贯彻落实,相关内设机构将在中国气象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加强规划实施的统筹协调和宏观指导,制定规划目标任务分解落实方案。加强年度计划编制实施,将规划制定的主要指标分解纳入年度计划指标体系。压实责任,督促各级气象部门编制实施本单位的人才发展计划。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动态监测、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定期跟踪重点任务实施进展。

  在保障《规划》实施的措施上,一是强化基础支撑。推进人才工作信息化建设。完善气象人才评估报告制度,加强人才队伍分析和需求预测,定期对人才队伍状况进行监测评估。二是加大投入保障力度。建立人才发展投入保障机制。坚持人才投资优先保障,拓展人才开发投入渠道,加大人才开发投入力度,提高人才投入效益。同时,做好宣传引导。积极引导部门内外新闻媒体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宣传局党组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创新创造的各项举措,及时总结推广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的典型经验和成功案例,引导和鼓励各级气象部门大胆创新、积极实践。

  (作者:黄彬 蒋星 责任编辑:张明禄)



图解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