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22专题>冬奥>要闻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以党建引领 绘好精密冬奥观测蓝图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2年02月16日12:48

  冬奥之约,北京之诺。

  面对冬春转换期复杂天气条件、多变的气候形势,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以下简称“探测中心”)党委提前部署,坚决把牢探测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以创新驱动和改革发展为两个“轮子”,不断突破气象观测核心关键技术。

  组织实施“四大计划”,率先实现综合气象观测信息化平台向大数据云平台切换,推进观测质量三级联动闭环管理,风场等多个产品实现业务集成……这一系列举措,不仅为满足北京2022年冬奥会“百米级、分钟级”精细化天气预报需求绘好精密冬奥观测蓝图,打下坚实基础,也为中心各级党组织建功新时代找准坐标、激活力量。

  围绕“监测精密”,精雕细琢构建崇礼三维立体观测网

  早在2019年,在支部书记赵培涛的号召带领下,探测中心数据质量室党支部冬奥攻坚队在党旗下许下坚决做好冬奥保障的庄严承诺。他们有的带头赴现场开展连续加密观测,优化升级崇礼赛区加密组网观测试验,确保为构建崇礼赛场精细化的三维立体观测网络提供最优方案;有的运用超大城市综合协同观测创新成果,为筹备移动风廓线雷达、测风激光雷达、微波辐射计等开展联合组网观测。

  自2019年11月开始,数据质量室工作人员克服严寒、强风天气的不利影响,架设多微波辐射计,连续三个冬季开展设备检测、安装调试、运输保障和联合垂直观测工作,确保能够提供丰富高效的高空风廓线、温湿度廓线数据,为赛场精细化分析提供支撑。中央和国家机关优秀共产党员、数据质量室的郭建侠,结合多次承担参与重大气象服务保障经验,专题打造冬奥实况分析产品,充分融合冬奥赛区地面观测、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微波辐射计、卫星等观测资料,预设应急处理方案,为时刻掌握冬奥延庆和张家口两大赛区天气状况提供支撑。

  多少次披星戴月,多少回攻坚克难,在两年多的调整试运行下,“冬奥探测保障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2021年12月20日,国家气象观测实时业务平台首次使用冬奥赛场周边观测实况开展信息发布和保障服务,成功开启冬奥气象保障服务周报业务。

  聚焦观测数据质量,攻坚克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用党员的“初心”打磨青年干事创业的“匠心”,已成为探测中心事业发展最强劲的动力源。

  数据质量室党员徐鸣一结合青年调研情况,提出牵头研发冬奥赛区观测运行监控平台(WOSOM)的想法并成功应用。2021年冬奥测试赛期间,WOSOM系统不仅对张家口赛区周边203个自动站、9台激光测风雷达和5台微波辐射计的设备运行状态和观测数据到报情况实时监控,还实现了对每个台站的维护维修保障信息化管理,有力保障了测试赛期间气象观测设备稳定运行。基地室党员茆佳佳为进一步提升反演精度,每晚加班加点研发改进微波辐射计质量控制算法,对非探空站点的微波辐射计进行本地化训练,有效解决了冬奥赛区微波辐射计站点距离张家口探空站较远、反演效果不佳的问题。保障室党员李瑞义结合冬奥保障实际需求,牵头改进风廓线雷达基于径向数据的处理及质控算法,新增二次曲面检查方法,经过不断校验比对,形成风廓线雷达基于径向数据的处理及质控算法,使测风雷达三维风场反演方法成功应用于雷达观测产品。

  气象探测人员以争当“冬奥先锋”行动作为检验党支部战斗力的试金石,以“请党放心,冬奥有我”的坚定承诺,坚决做好气象服务保障各项工作。

(作者:曹婷婷 王佳 林雪娇 责任编辑:刘淑乔)



专题 更多
图解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