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云海
踏春赏花斗花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3年04月26日09:13

赏花:桃花依旧笑春风

分明的四季,已经成为我国古代社会极具特色的时间坐标体系。而岁时行乐,是古人顺应节令变化进行的人文活动之一。春季里气候和暖、万物华茂,静极而动的古人也纷纷踏青出游、赏花观景,拥抱明媚的春光。

在自信豪迈、多元包容的唐代,节令文化特色十分鲜明。当春日的阳光从长安播散到西域,在舞罗衣、唱春风的背景音画里,踏青、赏花、宴饮成为唐人春季最流行的娱乐活动。

文人热衷于宴饮交游,挑选一处绿树成荫、桃李盛放的私家园林,吟诗品酒,不亦乐乎。某年春夜,李白与堂弟宴饮于湖北安陆,留下《春夜宴桃李园序》中的千古名句:“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在宇宙天地间,我们不过是匆匆过客。春天用含烟美景召唤我,大自然将绚丽文采赐予我,只有放开襟怀,才不辜负这春夜的种种美好。

春游活动中最令人称羡的是赏花,唐时贵家豪族、文人仕女无不热衷于此。“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前往上林苑的路上,想必是人潮涌动,“堵车”也在所难免。在一个美好的春日,崔护在长安南郊邂逅了一位美丽含情的女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待到次年,诗人再去找寻,伊人已杳然无踪,徒留桃花盛开于春风里。

每年三月初三的上巳节,唐人游春的气氛达到了顶点。杜甫在《丽人行》中说:“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在娱乐的时空里,女子似乎也没有那么多礼教束缚,自由地呼吸着春日欢快的“空气”。古画《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的正是唐玄宗宠妃杨玉环的姐姐——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游春出行的景象。画题虽为“游春”,画中却全无春云碧波、鲜花草木,而是通过游春女子悠然向往的神态,锦簇艳丽的服饰,让观者想象那鸟语喧闹、花香袭人的春日气息。

《开宝遗事》中说,长安仕女郊游春野,如果步遇名花,就地铺开茵席,在花枝树条上,挂起一圈红裙,围成帐幕,在其内野餐赏花。如此做派,是奉劝男士止步呢?还是故意引人瞩目,期待上演一场春日里的浪漫故事?

斗花:簇锦攒花斗胜游

春季斗百草、斗花游戏虽有博弈性质,但更偏重于娱乐,女子多好此戏。参与者往往是比较谁的花草种类多、品种新奇,有时是插戴在如云秀发上展示。花蕊夫人的《宫词》有云:“斗草深宫玉槛前,春蒲如箭荇如钱。不知红药阑干曲,日暮何人落翠钿。”“香蒲”与“荇菜”都生长在水中,不易采摘,宫中女子为了斗草获胜,颇是下了一番功夫,甚至为此不惜妆奁脂粉钱。

在唐代,贵族仕女们流行“春时斗花”之俗。既是斗花,便要分个胜负,其规则是以某位女子头上插戴“奇花多者为胜”。在当时,斗花获胜是极为荣耀之事。唐人施肩吾在《少妇游春词》中说:“簇锦攒花斗胜游,万人行处最风流。”

为此,不少女性不惜一掷千金,购置名花,“以备春时之斗”。更有甚者,竟然偷盗王侯贵族家的奇花异卉售卖,以满足女子斗花所需。盛唐时期,权贵家园林之中,常常“扭红丝为绳”,绳上缀着金铃,称作“护花铃”。这样做既可以防盗,如果有鸟雀啄食鲜花,也可以“掣铃以惊之”。

到了花开之时,唐人还要“括香”。这是用双重帷帐,作为盛放花卉的“槛”,蒙起来,“以闭其香”。所谓的“槛”,原指四周装有护板的船。开元年间,有贵族家庭在春季将名花异卉移植到“迷你型”的槛中,下面装设轮脚,系上彩色粗绳,牵着到处“溜达”。游春斗花时,把双重帷帐一掀。哇!这花太香了,太美了。一瞬间,就让女主人的虚荣心爆棚。不得不说,唐人太会玩了。

三春花卉正芬芳。似乎在女性的基因里,藏着对花儿天然亲近的密码。“折得玫瑰花一朵,凭君簪向凤凰钗。”五代李建勳的这首《春词》,就是女子“春戴花”的极好写照。

买花:买得一枝春欲放

在南宋临安城(今浙江杭州)的街头巷陌,有专门售卖鲜花的“小经济”。他们挑着花担,穿行于大街小巷“吟叫扑卖”,兜售各色鲜花或用绢绒制成的“仿生花”,招引妇人女子光顾。陆游在客居杭州孩儿巷时,在柳浪成荫、繁花铺锦的西湖边,与一场春雨不期而遇。“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听着柔柔细细的春雨,诗人想象着明早卖花人清亮的叫卖声,让人越加觉得春日的美好。

李清照在《减字木兰花》中说:“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花儿实在是太美丽了,她怕丈夫看到后认为自己的容颜不如花,可心念一转,她偏要将花儿“云鬓斜簪”,让自己的郎君“比并看”。女儿家的一番婉转心事若隐若现,让人会心一笑。

第二日清早,临安城的街巷里响起了“报晓人”带着欢快尾音的报晓声,“天色晴明。”又是一个熏梅染柳、人争艳赏的好天气。听了一夜春雨的陆游,下得小楼向西湖踱步而去;云鬓簪花的李清照,也乘着香车加入游春的人流。

尽管他们都知道,春日里的苏堤、白堤游人云集,“几于无置足地”;西湖上的画船鳞次栉比,“亦无行舟之路”。但西湖的魅力、春天的魅力让人无法抗拒,哪怕是开启了“人从众”的超级拥堵模式,又何足道哉?

(作者:张立峰 责任编辑:张林)



图解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