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云海
兴化垛田:高地旱田巧灌排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2年11月02日08:47

兴化垛田灌排工程体系,是在沼泽洼地中巧妙利用水利工程形成垛形土地,发展和推进农业、林业、渔业相结合的生态系统,更是江苏省里下河腹地独有的高地旱田灌排工程体系。兴化垛的形成,与兴化全市大大小小4000多条河流纵横、平均海拔不足两米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更是与年降雨量1070毫米,且大多集中在6—9月的气候条件密不可分。

兴化垛是兴化先民和后代子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晶与典范。唐代以来,因地势低洼、湖荡纵横,兴化先民饱受洪涝侵害。为应对水患灾害,他们筑捍海堤,筑圩堤,兴建排灌设施,并架木浮田、垒土成垛,形成高出水面一米以上的田块。

明代中后期创建并初步发展的垛田,发展成拥有配套的圩堤、灌排渠道、水闸等复合灌排工程体系和独特灌溉方式的灌溉工程系统。兴化垛田灌排工程体系在20世纪60年代前是高垛;上世纪60年代后期,人们将高垛挖低,并将小沟填平,相邻的两三个垛子连成一片,或者向四面水中扩展;人力垦造垛田一直延续到上世纪90年代。几百年来,它不仅发挥着农田灌溉的作用,有效支撑了兴化农业的发展,也是里下河地区农田防洪避灾的有力保障。

图为江苏省兴化垛田 图/邹学智

如今,遵循“在传承中发展,在保护中利用”的方针,垛田灌排工程体系仍发挥着灌溉排水、防洪抗旱排涝,以及生态农业、景观旅游等多方面效益。气象部门加强与水利、农业农村等部门合作,在利用垛田灌排工程体系方面发挥着服务保障作用。水利、气象部门加强信息共享,实现对全市河湖、堤围、闸站等水利工程,以及防汛高危风险区域的防灾监测全覆盖,及时互通全市雨情、水情、工情,为垛田灌排工程体系实施农田灌溉和防洪抗旱排涝提供信息支撑。

兴化垛田的农民至今还保存着搁种法、劚岸、戽水、罱泥、扒苲、搌水草等传统的农田耕作方式,对此,气象和农业农村部门跟踪作物全生育期,积极开展关键农时农事气象服务。

聪明的兴化人,还将垛田农业与休闲旅游相结合,让这片古老土地再次焕发出新的活力。当地独特的垛田地貌形成的万亩油菜花,成为全国著名的油菜花海,气象部门开展油菜生长监测和服务,制作油菜花盛花期预报,并为每年春季的“千垛菜花旅游节”提供气象专项服务。不仅如此,兴化红膏大闸蟹、兴化荷花节等也都有着气象服务保障支撑。

2020年11月27日,江苏省正式发布了《泰州市垛田保护条例》,进一步明确了垛田的保护规划、保护管理以及利用传承等。未来,气象部门将继续发挥垛田生态保护、产业发展、文化繁荣、民生福祉的气象服务保障作用。

(作者:葛蕾 责任编辑:张林)



图解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