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访谈
破译生态质量提升的“气象密码”
——《2021年全国生态气象公报》看点解读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2年04月01日15:41

4月1日,《2021年全国生态气象公报》正式对外发布,这是中国气象局连续第六年发布生态气象公报。今年,公报内容呈现出哪些变化?后续将会产生哪些影响?我们邀请国家气象中心生态和农业气象室正研级高级工程师钱拴,针对公报三大“新”看点,展开解读。

看点一:全国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升高实现“三级跳”

公报显示,2000—2021年,全国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升高实现了“三级跳”,2012—2021年植被生态质量指数较2000—2001年、2002—2011年两个阶段平均水平分别提高15.9%、7.8%,其中2021年全国植被生态质量指数更是创2000年以来新高。

“这表明我国植被生态质量越来越好。”钱拴分析,2021年全国有59%以上的区域降水量较常年(2000—2020年均值)和2020年偏多,气温偏高,尤其是我国北方和西部地区降水偏多,为植被生长提供了优越的水热条件。加之我国实施的诸多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更加促进了涵养水源和保持土壤等生态服务功能的提升,为生态质量指数升高实现“三级跳”提供了重要支撑。

近年来,气象部门不断加强对地表生态质量的气象条件影响评估,在技术模型上不断补充完善。以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气象影响评估模型为例,去年仅针对黄土高原、海河流域进行了相关气象影响评估,今年,该模型运用到了全国自然生态系统,运用范围更加广泛。

另一方面,气象部门更为关注气象条件对植被生态质量动态变化的影响,“既关注对2021年全国整体的影响,也关注对2000年至2021年动态变化的影响,实现对生态质量以及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固碳释氧等生态服务功能的定量影响评估。”钱拴说。

除此之外,针对全国森林、草原、农田、荒漠等主要生态系统的气象影响评估显示,2021年生态质量都实现了较高水平——森林生态质量达2000年以来第二高,产草量达2000年以来最高,粮食平均单产达2000年最高,荒漠化地区大部地表生态持续向好。

看点二:新增东北、秦岭、武夷山区重点区域气象影响评估

与2020年公报相比,今年公报新增东北地区、秦岭、武夷山区生态质量和服务功能气象影响评估。钱拴介绍,新增以上地区,主要是基于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回应社会关切。

东北地区是我国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气候变化敏感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包含着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其中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天然林区,呼伦湖是我国第五大淡水湖,扎龙湿地是世界上最大芦苇湿地,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评估显示,2021年东北林区大部夏季降水偏多,水土保持功能较2020年有所提高,呼伦湖面积达2002年以来最高,区域植被生态质量提升明显,扎龙湿地植被生态质量达到2000年以来最优。整体评估显示,2000年至2021年,东北地区水热条件较好,森林和重点湿地服务功能提升。

秦岭作为南北气候分界线,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生物基因库,评估显示,2021年,秦岭大部地区降水偏多,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和覆盖度都高于常年,且2000年至2021年降水量呈增多趋势,植被生态质量正逐步提升。

武夷山区是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通过对武夷山区植被生态质量指数、涵养水量与常年以及上一年对比,分析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和涵养水量变化,显示2000年至2021年武夷山区水热条件都利于植被生长,水源涵养功能得到提升。

看点三:气象为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提供助力

生态气象公报已连续六年发布,其影响力正日渐彰显。“每年公报发布时,我们都主动呈送给国家有关部委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其中包括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国家统计局、国家林草局等。”钱拴介绍,各部委均给予好评,认为全国生态气象公报弥补了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一个短板,在生态保护和建设规划、重大工程建设等都有着极高的参考价值。

得益于公报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特有的价值及其背后团队的实力与能力,2020年,国家发改委和自然资源部在联合印发《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前后,中国气象局既参与了规划编制工作,也将气象深度融入规划之中,规划中的生态气象保障任务即增强气象监测预测能力及对生态保护和修复的服务能力,使生态气象有关工程纳入了国家规划。2021年专项规划《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撑体系重大工程建设规划》也将“逐步提升生态气象保障能力”纳入其中,作为未来的建设重点之一。

不仅如此,通过全国生态气象公报这个“窗口”,生态环境部、国家林草局等部委纷纷邀请中国气象局参与相关课题研究,形成了合力。钱拴告诉记者,下一步,气象部门将在做好各领域生态气象监测评估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内外交流与宣传,不断增强公报影响力,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提供气象助力。

(作者:文科 责任编辑:闫泓)



专题 更多
图解 更多